首页 > 清代诗人 > 明修的诗 > 送亲礼师登戒·幻途无处不朝真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亲礼师登戒·幻途无处不朝真

朝代:清代诗人:明修时间:2021-09-16
幻途无处不朝真,从此休言涉世尘。
陟屺正堪慈月好,登堂又喜觉华新。
三迁教子缘方得,六十耆英道正亲。
此去报恩兼利众,坦然显现法王身。

诗人明修资料

送亲礼师登戒作者明修

明修,字可尚,号东悟,常熟人,本姓高。维摩寺僧。有《鉴云留迹》。 查看详情>>

明修古诗词作品: 《示众·妄谈般若妄谈宗》 《泊舟·渔火村镫两黯然》 《合江·合江山色好》 《泊舟·渔火村镫两黯然》 《送亲礼师登戒》 《送亲礼师登戒》 《示众·妄谈般若妄谈宗》 《合江·合江山色好

送亲礼师登戒·幻途无处不朝真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亲礼师登戒·幻途无处不朝真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霜天晓角·生上》 - - 单本 - - 生上:彩云如盖。缥缈天之外。旦中净随上:指点神仙何在。笑你个俊乔才。
  • 古诗《梁州序·禅机玄妙》 - - 高濂 - - 禅机玄妙。法流净土。一似莲开朵朵。天空云净。真如月印秋波。二十八□妙品。普度群迷。五蕴三支苦。行行开孽镜。你须把孽根磨。早办慈航出爱河。合众合掌科:蒙指点。当参悟。免沈沦万劫千回堕。齐合掌念弥陀。 ...
  • 古诗《花屿·桃李无言照水光》 - - 杨万里 - - 桃李无言照水光,玻瓈盆底洗新妆。不须水上红云句,水上红云不解香。
  • 古诗《夜归·侧侧梅寒恋客衣》 - - 周端臣 - - 侧侧梅寒恋客衣,市楼灯比旧年稀。酒徒歌伴凋零尽,独自吟诗月下归。
  • 古诗《眉峰碧·立春》 - - 吴绮 - - 镜里韶光早,彩胜钗梁袅。卷帘都是惜春人,争道是来年好。生怕东风小,殃及庭前草。玉阶先自送青来,莫教惹得芳心恼。
  • 古诗《岳鄂王墓·族已北辕去》 - - 欧大任 - - 族已北辕去,鼎犹南渡移。黄龙思痛饮,白马哭班师。日晕丹心贯,山荒碧血滋。呜呼千古恨,扶杖读残碑。
  • 古诗《九月四日会安正堂》 - - 韩琦 - - 秋光浓拂使君家,尚去重阳五日赊。且育好诗成素饮,更先诸客对黄花。池萍渍雨钱钱密,塞雁书空字字斜。但纵高吟开醉胆,莫惊摇落动悲嗟。
  • 古诗《闻原辉弟东庄种树结屋》 - - 吴宽 - - 旧业城东水四围,同游踪迹近来稀。结庐不必如城市,只学田家白板扉。
  • 古诗《赠答新草·题香江陈士恒诗书印刻选集》 - - 何永沂 - - 江湖悟艺吐吞霞,铁笔为诗独一家。不向东皇乞圣谕,自教古树绽新花。
  • 古诗《戍妇吟·夫君在边戍》 - - 刘仁本 - - 夫君在边戍,妾身守孤帏。欲往备纫栉,不如频寄衣。衣到恐迟迟,不到妾不知。欲知衣到无,明年鸿雁归。
  • 古诗《殢人娇·春雨》 - - 董元恺 - - 无限春情,细雨丝丝如织。带瞑连阴天做黑。红尘紫陌,染就迷离色。阑干外困柳欺花无力。此际佳人,泪痕同湿。低飞燕子偏怜惜。乍眠还醒,往事难重忆。频怅望芳草王孙消息。
  • 古诗《寒云·寥寥天际片云横》 - - 金朝觐 - - 寥寥天际片云横,冷淡全无作雨情。不为寒山好依恋,人心多是爱冬晴。
  • 古诗《悼亡·冰簟银床梦不成》 - - 朱诚泳 - - 冰簟银床梦不成(温庭筠),宵分独坐到天明(李涉)。潸然四顾难消遣(郑谷),谁为梅花怨未平(谭用之)。
  • 古诗《送文佶归庐岳》 - - 释重显 - - 春色末深,兴无迟早。 瓶谢九江,峰寻五老。 到日攀萝独上时,依依莫忘海山脑。
  • 古诗《送四明汪文子》 - - 陈傅良 - - 文盛经生少,官轻举子繁。 谁能堪远役,相与及微言。 残冻留春雨,新愁起夜樽。 斯文吾不敢,短句送归辕。
  • 古诗《赠宗人简斋·博文约以礼》 - - 姚勉 - - 博文约以礼,夫子诲子渊。 详说将反约,斯语在七篇。 由繁乃入简,此学本圣贤。 卓哉紫阳公,道统得正传。 部析到精微,而后会大全。 讥以为支离,此说恐未然。 闲邪至敬义,简易斯坤乾。 后学懒用功,疎略取自便。 藉口鹅湖诗,一蹴登青天。 浪云即心是,所学竟类禅。 不知格物学,盖在诚意先...
  • 古诗《山居·树头桑叶似穿钱》 - - 王志道 - - 树头桑叶似穿钱,准拟今年贱似前。 谁信天公难预料,今年却贵似常年。
  • 古诗《题萧宰十二咏堂三山两水之亭》 - - 戴复古 - - 百载园林复故庐,收功全在五车书。 一翁二季苏家样,三水两山喻曲居。 十二咏成传不朽,三千篇出又何如。 年来事事如人意,敢请先生赋遂初。
  • 古诗《不寐·荒庭雨多秋草侵》 - - 张耒 - - 荒庭雨多秋草侵,秋蛩相语秋夜深。 草虫暗飞羽格磔,星河影高天淡白。 骚人多怀夜不眠,老松微吟风飒然。 山川浩荡何日还,晚空漫漫白露寒。
  • 古诗《十绝句·猿藤陂子枉惊吁》 - - 杨万里 - - 猿藤陂子枉惊吁,未抵长峰小半涂。 今夕前头何许宿?不知出得迳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