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周衍龄的诗 > 挽张百熙联·饮食教诲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张百熙联·饮食教诲

朝代:清代诗人:周衍龄时间:2023-04-06
饮食教诲,此后何依,刻骨感深情,廿载两番留邸寓;
经济文章,如公有几,孤忠恸时局,千秋一样哭长沙。

诗人周衍龄资料

挽张百熙联·饮食教诲作者周衍龄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周衍龄古诗词作品: 《挽张百熙联·饮食教诲》 《挽曾国荃联·慈怀念存殁

挽张百熙联·饮食教诲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张百熙联·饮食教诲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依园雨集共用高字赠顾迂客》 - - 钱澄之 - - 雅集怜同调,吟坛重二毛。先朝人渐少,早岁士能高。听雨留欢久,呼车送客劳。夜深争欲散,独让白头豪。
  • 古诗《巴东令廨白云亭》 - - 陆游 - - 寇公壮岁落巴蛮,得意孤亭缥缈间。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遗民虽尽犹能说,老令初来亦爱闲。正使官清贫至骨,未妨留客听潺潺。
  • 古诗《红树·枫坞梨园醉晓霜》 - - 谢宗可 - - 枫坞梨园醉晓霜,缬衣零落舞金商。半山留日树无影,一径有风花不香。萧寺烟晴秋易老,御沟水急恨空长。诗人自爱停车晚,还记清阴六月凉。
  • 古诗《题道士黄宇中小景》 - - 李昌祺 - - 竹树萧森白昼清,人间此是小蓬瀛。黄冠只说修行好,争奈浮生恋世情。
  • 古诗《采桑子·春窗寒雨》 - - 魏元旷 - - 风狂似虎云如墨,鹊也无声。燕也无声。枯叶阶前扫不清。换酒貂裘仍自拥,雨气冥冥。雾气冥冥。春浅春深总不明。
  • 古诗《点绛唇·午节感怀》 - - 张友书 - - 蒲酒家家,年光又是逢重午。彩丝角黍。俗尚沿荆楚。佳节年年,总在他乡度。添愁绪。汀兰岸杜。绿遍天涯路。
  • 古诗《临江仙·寂寞青芜帘不卷》 - - 顾翎 - - 寂寞青芜帘不卷,春来多病恹恹。画廊泼翠漾茶烟。断肠芳草路,分手落花天。团絮搓绵红袖冻,东风瘦影谁怜。可堪流水换华年。柳丝春似梦,扶影上秋千。
  • 古诗《送王霞九前辈典试福建》 - - 陈沆 - - 官程迢递指仙霞,文字因缘又拜嘉。一岁再持冰玉鉴,四年两泛斗牛槎。书翻越绝莲为炬,秋到闽山桂已花。我为得人先志喜,肯徒风味荔枝夸。
  • 古诗《挽郑昂叔圭母蔡夫人》 - - 王迈 - - 绛幔谈经日,熊丸茹苦时。屡修堂上拜,亲炙母中师。每羡萱堂乐,今成薤露悲。一生同令子,共泣蓼莪诗。
  • 古诗《次天启赠净名吴道人韵》 - - 吴则礼 - - 君名讵要书黄纸,儿曹安能相汝尔。平生胸中著丘壑,何曾辄作数日恶。看渠老死争名场,肩摩毂击非侬乡。从来俗子贪著帽,露顶心知寡同好。可不与饭惟有卿,白眼未分遭题评。苏郎六印蚕作茧,剧饮浊醪适吾愿。此事未容人遽知,百丑千拙人笑之。胜处岂徒论得髓,觌面端如传器水。典刑真有阿...
  • 古诗《秋江风雨图·横江千树冷飕飕》 - - 刘崧 - - 横江千树冷飕飕,洲渚沧茫水乱流。安得云帆高万丈,听风听雨洞庭秋。
  • 古诗《鹧鸪天·与徐师川同过叶梦授家》 - - 向子諲 - - 小院深明别有天。花能笑语柳能眠。雪肌得酒于中暖,莲步凌波分外妍。钗燕重,髻荷偏。两山斜叠翠连娟。朝云无限矜春态,暮雨情知更可怜。
  • 古诗《梅雪四律代张翚徐术陆平沈廉赋》 - - 凌云翰 - - 梅开岂与雪相谋,雪到梅边分外幽。算老只除松强项,论交还使竹低头。增添冷艳疑临镜,封闭寒香不入楼。对此一时清兴发,西湖船胜剡溪舟。
  • 古诗《贺圣朝·赠王司公》 - - 马钰 - - 祥烟瑞气常敷布。便觉心归素。世人为处我无为,更无思无虑。绛房姹女婴儿聚。慧目看乌兔。斡旋离坎两交宫,这些儿谁悟。
  • 古诗《落梅·谁家一笛怨东风》 - - 孙麟 - - 谁家一笛怨东风,春远孤山鹤唳空。残雪蹇驴人去后,小桥流水月明中。缟衣梦断沈沈夜,粉壁香消九九红。曾说当年修不到,又看桃李斗春工。
  • 古诗《起侄出守威宁将取道豫章诗以迟之·矫首江天耿寸心》 - - 宋荦 - - 矫首江天耿寸心,月明还恼蔽层阴。鲥鱼将到红蔷发,迟尔衙斋次第吟。
  • 古诗《旅警·此曰良可惜》 - - 王夫之 - - 此曰良可惜,纯熟尚不舍。断续有异心,况我悠悠者。巨浪而停舟,将为千里泻。恻恻生内惭,红轮西坠也。
  • 古诗《送沈琛笙归衡山》 - - 许南英 - - 九曲衡峰望转遥,秋风湘水自萧萧。羊垣羚峡馀妖气,楚尾吴头起怒潮。万卷奇书收薏苡,一朝信史付刍荛。此行好慰乡人望,赠策权当学绕朝。
  • 古诗《秋夜·夏晦秋俄代》 - - 皇甫汸 - - 夏晦秋俄代,星虚夜忽分。 鉴帷微露月,临槛净披云。 旅思随桐叶,乡心及雁群。 蝉声杂砧响,并是不堪闻。
  • 古诗《泂酌》 - - 诗经 - -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