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诗人:蒲松龄文言文:地震更新时间:2018-08-09
《地震》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它对清代初年发生在山东省的一次大地震作了真实准确的记录,是一篇宝贵的地学历史资料。
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清康熙7年农历6月17日戌时),震级为8。5级,震中在临淄以南略微偏东210公里的郯城麦坡干沟渊村一带,而临淄属于地震烈度8的中度破坏性地区。
注释
(1)康熙(xī)七年六月十七日戌(xū)刻:公元1668年7月25日20时左右。
(2)余适客稷(jì)下:我恰好在稷下作客。余,我。适,正好,恰好。稷下,今山东临淄县西北,距震中约一百五十公里,属破坏性地区。
(3)方与表兄李笃(dǔ)之对烛饮: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痛快地喝酒。方,正在。
(4)骇(hài)异:惊讶奇怪
(5)俄而几案摆簸:突然间桌子摆动颠簸。俄而,时间很短,突然间。几案,桌子。
(6)错折:扭离折断。
(7)方知:才知道。
(8)各疾趋出:各自很快跑出。疾,快。趋,跑。
(9)仆而复起:倒下又起来。
(10)女号(háo):女人大声哭。
(11)鼎(dǐng)沸:形容喧闹、混乱象水在锅里沸腾的样子。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三足两耳。
(12)犬吠(fèi):狗叫。
(13)逾一时许:过了大约一个时辰。逾,超过。时,时辰,一日分为十二时辰。
(14)并:皆,都。
(15)倾仄(zè):倾斜。
(16)汲(jí):从井里打水.
(17)楼台南北易向:指地震造成地壳的水平错动,引起房屋方向扭转。易,改变,变换。
(18)沂(yí)水:是山东南部的大河,南流入淮,正当地震震中地区。
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山东郯城莒县发生强烈地震。当时,我恰好在临淄稷门前旅居,正与表兄李笃之点着蜡烛饮酒。忽听见一种声音像打雷一样,从东南而来,向西北而去。大家感到害怕和诧异,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一会儿,茶几案桌摇摆颠簸,酒杯翻倒打碎;屋中的梁子、椽子、柱子,错位断裂,发出阵阵响声。你看我,我看你,惊吓得脸都失去了血色。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是地震,大家急忙跑到外面。见楼阁房屋,倒在地上又颠起来;墙倒房塌声和孩子们的哭声、妇女的惊叫声,喧哗得像开了锅一样。人晕得不能站立,坐在地上,随地面一起旋转。河水翻滚漫出河槽有一丈多远,满城到处鸡叫狗咬。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才稍微平息下来。看街上,男的女的光着身子聚集在一起,争着相互说刚才发生的事情,都忘了自己身上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处水井倾斜,不能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换了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县陷了个大坑,有几亩地宽。这真是不常见的奇特变化啊。

诗人蒲松龄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蒲松龄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 查看详情>>

诗人蒲松龄作品: 《骂鸭》 《九日望日怀张历友》 《高凤笃学》 《于中丞》 《雷曹》 《叶生》 《长清僧》 《屠夫杀狼》 《青石关·身在瓮盎中》 《河间生

《地震》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