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论》赏析
《封建论》的中心论题是:“封建制”的存废以及与郡县制相互比较孰优孰劣,不过作者不是从纯学术角度探讨历史问题,而是从宏观上入手,联系当时现实,并且顺理成章地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要谈“封建制”的存废,自然要从“封建制”的产生与发展讲起。由“天地果无初乎”至“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说的就是这个内容。尽管作者当时还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分封制国家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否定与“生人之意”相对立的“圣人之意”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作用,却具备令人肃然起敬的理论意义和批判精神。作者觉得“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甚至“尧、舜、禹、汤、文、武”他们就“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这里所说的“势”,并不是指客观规律或客观形势,而是指由众人的愿望而造成的趋势。这一部分论述,是全文的总观点。由它统率全文,别开生面,气势磅礴。
从“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至“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是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一,作者以史实为论据,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并且前述为事,后文即可引以为据,逻辑严密,整体感强。
“或者又日”与“或者又以为”两段,是驳论。头一段驳所谓“封建而延”的观点,论据是魏晋两代都“封爵犹建”,结果是“不闻延祚”;唐代“矫而变之,重二百祀”。史实如此,胜于雄辩。所以,作者以“尤非所谓知理者也”,加以指责二第二段驳“殷、周圣王”“不革其制”便“固不当复议”的谬论当然,秦的“其为制,公之大者也”,也只是实施了地主阶级占有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天下”,而这又是当时作者所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的。
“夫天下之道”一段,是全文的结束。作者在这一段讲了两种有内在关系的事物,又讲了这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即依照天下的常理,国家治理得好,才能够得人心;而使贤明的人居上位,不贤的人居下位,才能把国家治理得好。这是一种因果关系,作者先谈结果“理安”,后谈原因“使贤者居上”,突出用人唯贤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然后又讲,实施分封制的时候,世袭的封地占满全国;就算圣贤生在那个时候,也无法有所作为:这又是一种因果关系,前有因“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后有果“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两种事物从两个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分封制绝对不可取。之后,作者顺势收拢全文:难道是圣人愿意建立分封制而导致这样的结局吗?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由形势决定的。”
综合上述,“用人唯贤”无疑是《封建论》的灵魂所在。用人唯贤是改革体制的关键,又是改革体制后所带来的必然成果之一。“事在人为”,看来“人”是最为重要的。作者所参加的“永贞革新”,就是因为王叔文、王侄等得到顺宗李诵的支持得以实行;而包括作者在内的王叔文集团的塌台,也是由于宪宗李纯即位后选用宦官俱文珍、薛盈珍以及文武旧官僚所带来的结果。《封建论》写于“永贞革新”失败之后,柳宗元被贬官永州期间,他对政治革新,尤其是用人唯贤问题的体会和认识尤为深刻。
要谈“封建制”的存废,自然要从“封建制”的产生与发展讲起。由“天地果无初乎”至“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说的就是这个内容。尽管作者当时还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分封制国家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否定与“生人之意”相对立的“圣人之意”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作用,却具备令人肃然起敬的理论意义和批判精神。作者觉得“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甚至“尧、舜、禹、汤、文、武”他们就“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这里所说的“势”,并不是指客观规律或客观形势,而是指由众人的愿望而造成的趋势。这一部分论述,是全文的总观点。由它统率全文,别开生面,气势磅礴。
从“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至“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是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一,作者以史实为论据,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并且前述为事,后文即可引以为据,逻辑严密,整体感强。
“或者又日”与“或者又以为”两段,是驳论。头一段驳所谓“封建而延”的观点,论据是魏晋两代都“封爵犹建”,结果是“不闻延祚”;唐代“矫而变之,重二百祀”。史实如此,胜于雄辩。所以,作者以“尤非所谓知理者也”,加以指责二第二段驳“殷、周圣王”“不革其制”便“固不当复议”的谬论当然,秦的“其为制,公之大者也”,也只是实施了地主阶级占有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天下”,而这又是当时作者所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的。
“夫天下之道”一段,是全文的结束。作者在这一段讲了两种有内在关系的事物,又讲了这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即依照天下的常理,国家治理得好,才能够得人心;而使贤明的人居上位,不贤的人居下位,才能把国家治理得好。这是一种因果关系,作者先谈结果“理安”,后谈原因“使贤者居上”,突出用人唯贤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然后又讲,实施分封制的时候,世袭的封地占满全国;就算圣贤生在那个时候,也无法有所作为:这又是一种因果关系,前有因“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后有果“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两种事物从两个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分封制绝对不可取。之后,作者顺势收拢全文:难道是圣人愿意建立分封制而导致这样的结局吗?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由形势决定的。”
综合上述,“用人唯贤”无疑是《封建论》的灵魂所在。用人唯贤是改革体制的关键,又是改革体制后所带来的必然成果之一。“事在人为”,看来“人”是最为重要的。作者所参加的“永贞革新”,就是因为王叔文、王侄等得到顺宗李诵的支持得以实行;而包括作者在内的王叔文集团的塌台,也是由于宪宗李纯即位后选用宦官俱文珍、薛盈珍以及文武旧官僚所带来的结果。《封建论》写于“永贞革新”失败之后,柳宗元被贬官永州期间,他对政治革新,尤其是用人唯贤问题的体会和认识尤为深刻。
《于令仪济盗成良》,讲述了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了盗贼,使盗贼成了良民的故事。出自《渑水燕谈录》,作者为宋代王辟之。
诗人柳宗元资料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查看详情>>
诗人柳宗元作品: 《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楥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种白蘘荷》 《闻黄鹂》 《赠江华长老》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入黄溪闻猿·溪路千里曲》 《饮酒·今夕少愉乐》 《泾水黄·泾水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文言文《封建论》的名句翻译赏析
- 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 - - - 柳宗元 - - -《封建论》
-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 - - - 柳宗元 - - -《封建论》
《封建论》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
- 古诗《烟寺晚钟·山深不见寺》- - 创作背景 - - 作者:陈孚 2021-02-14
- 古诗《顺德府通判厅记》- - 注释译文 - - 作者:归有光 2020-12-06
- 古诗《借取重湖八百里》- - 注释译文 - - 作者:文廷式 2020-10-18
- 古诗《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 鉴赏 - - 作者:纳兰性德 2020-10-12
- 古诗《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 - 鉴赏 - - 作者:吴融 2020-07-18
- 古诗《陆贾传》- - 注释译文 - - 作者:班固 2019-01-02
- 古诗《孙虑传》- - 注释译文 - - 作者:陈寿 2018-11-02
- 古诗《马援传》- - 注释译文 - - 作者:范晔 2018-09-06
- 古诗《念奴娇·风帆更起》- - 创作背景 - - 作者:张孝祥 2018-05-14
- 古诗《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 鉴赏 - - 作者:李清照 2018-03-26
- 古诗《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 注释译文 - - 作者:秦观 2018-03-05
- 古诗《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 创作背景 - - 作者:赵佶 2017-12-19
- 古诗《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 赏析 - - 作者:陆游 2017-09-13
- 古诗《报载患脑炎戏作》- - 赏析 - - 作者:鲁迅 2017-06-29
- 古诗《春王正月》- - 创作背景 - - 作者:公羊高 2017-06-14
- 古诗《咏史·荆轲饮燕市》- - 鉴赏 - - 作者:左思 2017-06-05
- 古诗《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 - 赏析 - - 作者:曹植 2017-06-02
- 古诗《思越人·燕双飞》- - 作品注释 - - 作者:张泌 2017-05-23
- 古诗《自题一绝》- - 注释 - - 作者:曹雪芹 2017-04-03
- 古诗《西江月·秋收起义》- - 注释译文 - - 作者:毛泽东 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