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白岸亭诗》注释译文

朝代: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古诗:过白岸亭诗更新时间:2020-09-29
注释
⑴白岸亭:在楠溪西南,离永嘉八十余里,以溪岸沙白而得名。谢灵运《归涂赋》:“发青田之枉渚,逗白岸之空亭。”即此白岸亭。
⑵沙垣(yuán):岸上的沙堆积得像矮墙一样。
⑶涓密石:浅细的水流从密密麻麻的卵石上滑过。涓,细流。
⑷映疏木:显现出粗大的树木。
⑸易为曲:容易形成弯曲状。此句也有《老子》“曲则全”(第二十二章)的思想,表面上说鱼钩易弯,实际指隐居渔钓者最能体会全身的道理。
⑹援萝:抓住藤萝。援,攀援。萝,藤萝,一种蔓生植物。
⑺春心:春日的伤感心情。
⑻交交止栩(xǔ)黄:此句为《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的省并,用以代指“哀三良”之意。
⑼呦呦(yōu)食苹鹿:此句为《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省并,用以代指“宴群臣”之意。呦呦,鹿鸣声。苹,一种蒿草。
⑽人百哀:《诗经·秦风·黄鸟》有“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之句,表达秦人对为秦穆公殉葬的三位良臣的哀思。这里借指死于非命的忠臣良将。
⑾荣悴(cuì):荣耀得意与憔悴失意。
⑿穷通:困厄与显达。
⒀休戚:欢乐与忧愁。
⒁长疏散:长期过着松散自由的隐居生活。
⒂抱朴(pǔ):坚守自然本性,不受外界诱惑。《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白话译文
提起宽袍的下摆,沿着沙岸,我缓缓地步入白岸亭中。
近旁的涧水,在密密的小石上涓涓流过,远处的青山,使疏疏朗朗的林木也显得葱笼。
空潆苍翠的青山哟,她的壮丽无法用语言形容,清清浅浅的溪涧呵,倒是个隐居养性的好地方。
拽着藤萝攀上青崖,谛听林间黄莺与野鹿的叫声,我一时浮想联翩,胸中涌起缕缕感伤之情。
黄莺翔集在柞树上,啾啾的歌声令人悲哀,野鹿在采食蔌蒿,呦呦的叫声却很动听。
我痛惜他们为殉葬而国人共哀的秦国三良,我“赞美”你们备受恩宠的当世“贤臣”。
富贵荣耀与贫贱憔悴,更迭轮换,穷困忧愁与显达快乐,无常不定。
与其投身于这无聊的俗世,还不如自由散淡地隐居山林,不为外物所诱,永远保持纯洁的本性。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说诗人拂了拂衣袖,站起动身,沿着一条沙岸前进,缓步进入一座草屋,这就是白岸亭。“拂衣”、“缓步”,动作舒缓,透露出诗人起行时的闲适心情。次四句,写沿途风物。近处是一条溪涧,细细的溪水潺湲地流过密石;透过稀疏的林木,可以看见远方是高峻的山峰。青翠的山岚弥漫空中,既可睹可辨,又难触难摸,不知道给它一个什么名称,才能让读者得知其妙趣。而溪涧上渔钓者那种恬然自适的乐趣,却很容易地自然吟唱出来。这四句,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一幅远近有致、疏密相间、色彩鲜丽的青山绿水图画。“涓”“映”二字,锤炼尤工。“涓”原指小流,这里用作动词,便状写出了涧水在密密山石间蜿蜒穿行的细小莹澈之貌、缓缓流动之态。“映”字则点明山是在疏木的空隙中映出的,富有层次感。至于“空翠”二字,更给整幅画面涂抹上一层半透明的青翠色调。用这个词来描状山色,确是诗人的匠心独运。后来唐代诗人王维也有“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的名句。这弥漫山中的湿漉漉的无边空翠,带着清新的凉意,浸染、滋润了诗人的发肤和心灵,从视觉、触觉、感觉各个方面给了他难以形容的美感和快感,所以诗人才感叹它“难强名”。这三个字比起直接描写,更能发人遐想,沈德源称其“凡物可以名,则浅矣。难强名,神于写空翠者。”(《古诗源》卷十)可谓会心之言。读这四句诗,读者也不禁赞叹诗人确是神于写山水的妙手。且看这一幅山水画,色彩是如此协调,构图是如此和谐,境界又是如此鲜洁朗澄!此外,“空翠”句暗含《老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二十五章)的意蕴,将山水景色与老庄玄理融合在一起,既耐人咀嚼,又为下面的悟理先制造了气氛。
“援萝”以下,改从听觉角度来表现山水景物,而地点也悄悄转移出了白岸亭。诗人攀援着山间的藤萝,慢慢来到青色的山崖下,刚才还难以名状的空翠,现在却亲近在它身边了。怀着欣慰的心情,诗人凝神聆听,但闻一片悦耳之声传入耳鼓,沁进心灵,那是停在栎树上的黄鸟“交交”的啼唱,又夹杂着食苹的野鹿“呦呦”的鸣声。这自然界的天籁之音,这春天山林的交响乐,清新悠扬,优美迷人,令诗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春心自相属”,他的心灵仿佛也与山鸟野鹿一样,已融合在这春天里了。
诗的最后部分是悟理。黄鸟和野鹿的啼鸣,忽然使诗人想起《诗经》的《秦风·黄鸟》和《小雅·鹿鸣》这两篇诗。黄鸟声中有哀,令诗人感伤;鹿鸣声中有乐,又令诗人嘉许。这些声音交织而至,更令诗人感悟到,荣华和憔悴时而来,时而往,实在无足深恋;人为了穷困和通显而忽悲戚、忽欣喜,也实在太无谓了。因此,还不如襟怀疏朗、神情萧散,对于万事万物,都抱着最朴素的态度,无贪无欲。“抱朴”一语,也出自《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遥应上文。这一段悟理虽无多少艺术性可资鉴赏,但其词气平达,与全诗的舒适清静气氛相合,故亦不觉刺眼。
全诗就是这样徐徐地走完了“纪游——写景——兴情——悟理”的过程,是谢诗的典型风格,其中图画美、音乐美与哲理美层层推进,又彼此渗透,相映成趣。就诗句的具体安排来说,此诗虽说几乎全用对偶句,但诗句前后承接又相互穿插,如“空翠”句紧接着“远山”句而补足其意,“渔钓”句则越过两句诗的空间排列地位而和“近涧”句遥相照应。“援萝”句先表现“聆听”之意态,再用“交交”两句点明所聆内容。而“交交”至“嘉尔”四句,又采用一、三句和二、四句穿插的连接方式。这样的安排,可谓细针密线,章法严谨,顾盼自如,使诗意此起彼伏,跳宕而流畅,毫不板滞,堪称是灵运诗的佳构。

诗人谢灵运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 查看详情>>

诗人谢灵运作品: 《苦寒行·樵苏无夙饮》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 《入彭蠡湖口诗》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诗》 《答中书诗·中予备列》 《入彭蠡湖口》 《初去郡诗·彭薛裁知耻》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邻里相送至方山

古诗《过白岸亭诗》的名句翻译赏析

《过白岸亭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