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郎》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贺古诗:黄头郎更新时间:2017-04-24
《黄头郎》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古诗。此诗通过押运管理船运的下级官吏的境遇,来反映唐代社会生活中的思妇怀人这一主题。全诗由思念和盼归两部分组成,前后呼应,构成了哀怨婉转、情感深挚的境界风格。
在唐代二百八十九年漫长的岁月里,诗坛上出现了许许多多写思妇幽怨的诗章。这种主题,在中国古典诗歌领域里是传统的主题。汉乐府中就有大量这样的作品,《古诗十九首》中写这种主题的作品也很出色。然而唐代的思妇诗写得多而且好。李贺此诗中的黄头郎,是一个管理船运的小官。这类官员同船队一起外出,所以夫妻经常分离。此诗即为这类下级官吏的妻子代言。
注释
⑴黄头郎:汉代掌管船舶行驶的吏员。后泛指船夫。根据“五行”理论,土胜水,其色黄,所以古代撑船的人都戴黄帽,号为“黄头郎”。
⑵捞拢:摇船荡桨。叶葱奇注:“捞拢,指摇船荡桨。”
⑶南浦:南面的水边。古人送别之地的习称。语本《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芙蓉影:明言荷花,暗喻临浦送别的少妇的艳美姿容。
⑷愁红:被风雨摧残的花。亦以喻女子的愁容。
⑸湘娥:指湘妃。即帝舜二妃娥皇与女英。《文选·张衡〈西京赋〉》:“感河冯,怀湘娥。”李善注引王逸曰:“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及,堕湘水中,因为湘夫人。”佩(pèi):系在腰间的玉饰。
⑹青门:曲调名。一说是长安城东南的城门。
⑺石云:山石间通起的云气。古人认为云气萌生于山石中,所以称石为“云根”,云为“石云”。黄葛:开黄花的葛草。葛之一种。茎皮纤维可织葛布或作造纸原料者。
⑻蘼(mí)芜(wú):草名,其叶有香气,七、八月间开白花。
⑼罗荐:用丝罗做的垫褥。唐刘禹锡《秦娘歌》:“长鬟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
⑽鸳鸯:指鸳鸯形的熏香炉。[2] 
白话译文
黄头郎,摇船外出,久久未归还。
一个荷花般的身影在南面的水边,独自伫立,愁容满面。
流水潺潺,像拨弄着湘娥的佩环,竹啼生露,月光布满山涧。
轻拂玉瑟,弹起《青门》曲,山间的云露把黄色的葛花湿染。
白色的蘼芜花开满了沙滩,早来的秋风预告着丈夫即将回返。
为迎接亲人,铺扫罗锦褥垫,还急急忙忙把鸳鸯炉里的熏香点燃。

诗人李贺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贺作品: 《申胡子觱篥歌》 《南山田中行·秋野明》 《感讽·奇俊无少年》 《追赋画江潭苑》 《赠陈商·长安有男儿》 《新夏歌·晓木千笼真蜡彩》 《残丝曲·垂杨叶老莺哺儿》 《春坊正字剑子歌》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留之不得后生感忆座人制诗嘲谢贺复继》 《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

《黄头郎》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