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游赋》赏析

朝代:两汉诗人:曹植文言文:节游赋更新时间:2020-09-14
此赋借“节游”对内心苦闷进行了一次审美体验,对人生价值进行一次理性探索。由于作者特殊的境遇和追求,其内心深处的忧思是无法解脱的,其精神所驰骋的是一个比邺下北园远为广大的世界,一日的园中之游,反而把作者胸中的郁积释放到了无边无际的宇宙太空,最终把作者引向了天命无常和时空无限的哲学思考和人生选择,从而使作者将岁月的蹉跎和生命的虚掷看得更真切。这对于作者的苦闷与伤感来说,无疑是一种未曾解脱的解脱。
赋的开头描画了邺都皇宫的壮丽,望不尽的宫观台榭,匝地连天,本可以发人浩叹,作游仙之想。然而“亮灵后之所处,非吾入之所庐”,笔锋一转,从日益使人脱离现实的沉闷空问走间富有自然活力的天地。这里,“凯风发而时鸟谨,微波动而水虫鸣”,到处都可以感受到造化的施与和生命的欢乐。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呼朋唤侣,纵意遨游,或漫步于北园,或荡桨乎洪池,诗酒唱和,逍遥容与。然而,声色的满足毕竟不能欺骗心灵的渴求,“丝竹发而响厉,悲风激于中流”,苦闷的阴影始终折磨着暂时的欢乐,它们矛盾着、冲突着、较量着,感性的追逐和理智的呼唤产生了错位,仿佛希腊神话中日神与酒神的搏斗。把人生推上了悲剧的舞台。作者既不能在酒神的醉狂世界“完全忘了自己”,又不能摆脱日神理性之光的神圣启示:只有把短暂的人生与“经国大业”联系起来,才能获得生命的超越和永恒!结果,这次春游,现身说法地宣告了“及时行乐”的颓废主义的破产。“非经国之大纲”的理性武器向《古诗十九首》“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的末世思潮提出了挑战,显示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情。
全赋紧扣‘游”字,一改汉赋呆板凝滞令人厌倦的静态模写,在叙游中描写、抒情、议论,四者有机结合,层次清晰地将笔下种种景观随着游踪和情感的变化展现在读者眼前,颇有引入入胜和身临其境之感。
《髑髅说》在曹植的诗文中是一篇非常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这篇文章借曹子(实际是曹植自指)与髑髅的对话抒发与天地物化的生死观。

诗人曹植资料

赏析作者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查看详情>>

诗人曹植作品: 《桂之树行·桂之树》 《朔风诗·弦歌荡思》 《正会诗·初岁元祚》 《善哉行·如彼翰鸟》 《当车已驾行·欢坐玉殿》 《仙人篇》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 《白鸠讴·班班者鸠》 《嘉禾讴·猗猗嘉禾》 《怨诗行·明月照高楼

《节游赋》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