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赞上人》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寄赞上人更新时间:2017-03-31
《寄赞上人》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表明了风景的宜居情景,想象诗人自己在那里的“惬意”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望。
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在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区)所作。当年,杜甫在天水西枝村与赞上人一同寻置草堂地,杜甫一心想找一处向阳暖和的地方搭建自己居住的草堂,然而,当时节气已临深秋,树藤已沉入暗色,土地露出潮湿,直到西阳抹山草蔓沾上露水夜色即将来临,两人仍没有找到如意的地方,只好权且回去歇息。到了晚上,两位老朋友点燃松明灯,烧火煮茶,通宵攀谈。两人回顾京城往事,感慨万千。这天晚上,两人聊了一夜,不知不觉,已是东方朦胧,仍谈兴不减。最后商定稍作休息后,继续出外寻找理想的卜居地。然而杜甫和赞公在西枝村周围看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如意的卜居地,杜甫只好暂时回到秦州城里。过了几天他又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一条山谷,那儿风光无限,条件不错。于是又产生了再去西枝村与赞上人一同寻找卜居地的想法。为此杜甫用诗的形式给赞上人写了一封信,再次谈到自己对卜居地的基本要求和与赞上人作邻往来的美好憧憬。这就是杜甫在秦州城里所作的《寄赞上人》。
注释
⑴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和尚。
⑵一昨:昨天,过去。一为发语词。锡杖:僧人所持之杖,亦称禅杖,此代指赞上人。
⑶卜邻:选择邻居。《左传·昭公三年》:“惟邻是卜。”
⑷年侵:为岁月所侵,指年老。
⑸未便:不便。
⑹竟日:终日,整天。
⑺买:一作“置”。
⑻杉:指树。黍:指庄稼。《全唐诗》校:“一作漆,即黍。”稠:多。
⑼亭午:中午。
⑽石:《全唐诗》校:“一作沙。”
⑾塞:《全唐诗》校:“一作寒。”
⑿宿昔:早晚,表示时间之短。齿疾:才病。廖:病愈。
⒀裴回:今写作“徘徊”。虎穴:山名。
⒁面势:对面。龙泓:水名。
⒂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的门,指村舍。
⒃径:《全唐诗》校:“一作遥。”
⒄二老:指自己与赞上人。[2] 
作品译文
前几天蒙您陪同前往南山,去寻找一处栖身之地与您为邻。我年纪渐老腰脚乏力,在阴崖下居住实属不便。我想找的是一块重冈北护、终日得阳的地方,买所茅屋置点田地以终天年。听说西枝村的西边有个山谷,那里长满了杉树和漆树,正午时阳光颇为和暖,石田土质良好作物能够丰收。所以我想等到雨停路干,牙疼的老病好了以后,再邀您同去西谷,徘徊于虎穴之上,观览于龙潭之恻。要是能在那里定居下来,我会在茅舍里备下清茶相待;也将踏着小路,拜访您的林丘。让我们结成“二老”,相互来往,那也是很风流的呢!

诗人杜甫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寄赞上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