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统传》注释译文

朝代:两汉诗人:范晔文言文:梁统传更新时间:2018-09-06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更始二年(24),授职酒泉太守。更始失败后,赤眉军进入长安,梁统与窦融以及各郡守起兵保卫本境,大家商议要立一个统帅。开始按位次排列,大家推选梁统,梁统坚决推辞道:“从前陈婴不肯做王,因为老母在世。现在我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少,的确不能胜任。”于是大家选窦融做河西大将军,以统做武威太守。梁统性格刚毅,喜好法律。
开始在州郡做官。梁统在朝廷,多次上奏对国家有利的事。他认为法令太轻,坏人就会增多,应该加重刑罚,遵照旧典办事。于是上疏道:“臣下见过元、哀二帝轻判特殊的刑罚,处理一百二十三件事,亲手杀人的减死刑一等,从此以后,立下了标准,所以人们轻易犯法,官吏随便杀人。“臣下听说立君的道理,以仁义为主,仁者才能爱护人民,义者政治才能得到治理,爱人民就应除去残暴,整理政治就应除去叛乱。刑罚在于适中,不能太轻,因此五帝有流、殛、放、杀等办法,三王有大辟、刻肌肤等做法。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又说:‘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汉高帝受天命诛暴秦,平定天下,约法三章,的确十分恰当。汉文帝主张宽惠,以柔克刚,处在太平之世,除省肉刑、相坐之法,别的都依旧章办事。汉武帝时正是中国强盛之时,财力有余,征伐远方,调兵多次,一些豪杰违犯禁令,奸吏钻法律的空子,所以对首犯及窝藏犯极其重视,对胁从者也应法办,用来破除朋党,惩罚隐匿不报之人。汉宣帝聪明正直,统治天下,臣下按法办事,没有错误,照先典办事,天下得到治理。到了哀帝、平帝继位,时间不长,办案不多,丞相王嘉随便改动先帝的旧法,几年之内,出了百多件事,有的不近情理,有的不能满足民心。现在我把一些对政体有害的地方陈述在左边:“臣下想到陛下品德高尚,权宜时势,拨乱反正,功劳超过文王武王,品德与高皇帝相通,不应按照末代衰微的轨迹行事。
事情下达到三公、廷尉那里,大家认为严刑峻法,不是明王当前的急务,旧法施行日久,不是一个早晨改得好的。梁统所提,不宜采纳。皇帝命令尚书问明情况,梁统回答说:“我听说圣帝明王,设制刑罚,因此就是在尧舜盛世,也有诛除四个凶恶之人的事。’孔子说:“刑罚不适当,百姓则不知怎样去做。’中的意思就是说不轻不重。《春秋》中的惩罚,并不回避亲戚,主要是为了防备祸患制止混乱,保全安定黎民百姓,难道没有仁爱恩泽,重视断绝凶狠残暴者之路吗?自从汉高祖立国以来,直到汉宣帝时期,君王英明臣下忠诚,谋略深远广博,却仍然因循过去的典章,不轻易改革,天下得到治理,案件越来越少。到初元、建平年间,减少的刑罚达到一百多条,而盗贼逐渐增多,一年之中以万计。那时因天下没有灾难,百姓安宁平静,而叛乱者的气势尚且到了这种程度,这都是因为刑罚不适当,使愚蠢之人轻易犯法造成的。由此可见,减轻刑罚的举动,反而会产生大的祸患;对坏人施加恩惠,反而会伤害善良的人。”奏议呈上,上边扣住,没有给以回答。
后来梁统又出任九江太守,定封为陵乡侯。梁统在郡也有治理的功绩,官吏百姓都畏爱他。后死在官位。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年轻时有才略。灵帝末年,郑太知道天下会乱起来,暗暗地交结豪杰。  
当初,三府征辟他,公车征召他,他都不就职。等到大将军何进辅政后,任郑公业为侍御史。何进将准备诛杀宦官,想召并州牧董卓为帮手。郑公业对何进道:“董卓强暴残忍,不讲道义,他的野心很大。如果把朝政借予他,必定会大逞他的凶暴欲望,真不应假借董卓的力量作为后援啊。”(郑太)又向何进陈述了几件当前紧急的重要事务,何进不能采纳,(郑太)于是弃官离开了。
何进不久被杀,董卓果然作乱。等到山东义兵兴起,董卓召集公卿商议,征召大量部队讨伐义兵,百官不敢违反董卓的意旨。唯独郑公业说:“治国在有德,不在于兵多。”董卓不高兴,说:“照你这样说,军队没有用吗?”
郑公业害怕起来,于是诡辩对董卓说:“我不是说兵没有用,是认为山东不足以调用大量部队攻打而已。现在山东合谋,百姓一起行动,不可说不强盛,然而自从光武以来,国家平安无事,老百姓生活富庶安逸,忘记战争。孔子说道:‘不教育人民战争,而使他们去战,这是抛弃人民。’所以他们的人虽然多,不足以为害。您出身西州,年轻即为国家的将帅,熟习军事,多次参加战斗。袁本初是公卿大臣的子弟,张孟卓是东平的忠厚的人,孔公绪只会清谈高论,这些人都没有打仗的才干,临阵决战,不是您的对手。山东的人才,从来不勇敢,没有孟贲那样的勇敢,庆忌那样的敏捷,张良那样的谋略。可任用非主力部队,就能求得成功。关西各郡,大都熟习军事,近年以来,多次与羌作战,妇女还戴戟持矛,何况壮勇的军士来抵挡不会作战的人呢!您的将帅都是中表(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外”为“表”,“内”为“中”,合而称之“中表”)亲戚,是您的心腹,情谊深厚而富有信用。以团结一致的部队,抵挡形势涣散的敌人,正如猛风扫枯叶。如果倚仗军队多而抛弃德行,使害怕征役的老百姓集合一起为非作歹,则自己减损了威严。”
董卓才高兴了。以郑公业为将军,使他统率各军讨击关东。有人对董卓说:“郑太智谋才略超过一般人,却与外寇勾结谋划,现在提供他兵马,使他的党羽获得成功,我私下里替您担忧这种情况。”董卓于是收还了给郑公业的军队。
董卓迁都长安,天下饥荒动乱。他与何颙、荀攸共同谋划诛杀董卓。事情泄漏出去,何颙等人被捕,郑太则脱身自武关逃走,东归袁术。袁术上奏任他为扬州刺史。没有到任,在路上死了,年四十一。

诗人范晔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范晔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秘书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刘义康,..... 查看详情>>

诗人范晔作品: 《谯玄传》 《樊英传》 《董宣传》 《李通传》 《和熹邓皇后纪》 《冯鲂传》 《梁统传》 《强项令》 《崔瑗传》 《王丹传

《梁统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