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高台不可望》注释译文

朝代:南北朝诗人:沈约古诗:临高台·高台不可望更新时间:2020-09-21
注释
1。临高台:汉乐府古题属铙歌十八曲之一。
2。望远:眺望远方。使人愁:因不见情人而发愁。
3。“连山”句:写绵延伸展的山重重叠叠没有中断之处。
4。“河水”句:写蜿蜓的河流悠长遥远。
5。所思:所思念的人。竟何在:究竟在何方。
6。“洛阳”句:自答情人之所在。南陌头:南边道路的尽头。
7。何用:用什么。解人忧:排解忧愁。
白话译文
不要登上高台眺望远方,眺望远方使人愁怅。
山峦连绵没有断绝,河水又是那么悠悠流淌。
所思念的人儿究竟在何方?就在洛阳城南的小路旁。
只能远远眺望而不能相见,何才能排谴我心中的忧伤?
首二句“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起笔点题,从反面着笔,概括登台远望而愁思袭来的总感受,与谢诗“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起笔道破主旨,正面点题相比,各有所致,一个“愁”字领起全篇。三、四句承接这“愁”字写景,申发“望”中所见。“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山势连绵,流水悠长,看不到尽头,无有终极,见登临之高,所望遥远,令人忽生彷徨怅惘之感,思绪茫然,一个“复”字,深化了诗人的“愁”思。五、六两句从以上思绪茫然中引出,“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自成问答,点明“所思”。“竟何在”三字提,“洛阳南陌头”得以突出。萧衍《临高台》亦云:“仿佛洛阳道,道这难别识。”又有诗云:“十四采桑南陌头。”可见都是沿用乐府民歌,一种泛指。含蓄地意味着诗人思念与眺望之中,不惟有故乡、亲人,还有美丽善良的女子,道破主题,含蕴颇为丰富。这缠绵的乡思、绸缪的爱情、美好的追求,与“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的景观联系起来,有一种深厚感人的力量。令人感到:美好事物十分遥远。境界苍茫,美感凄迷。最后二句“可望不可见”这五个字,正是此诗艺术境界之最大的美学特点。一种失落感,多么沉重。“何用解人忧”收住全篇。
全诗语言浅近,承转开合自如。全诗由一个“愁”字出发领起,最后一个“忧”字结束。抒情意味浓重,情景相融。音韵和谐,沉着婉转。首尾扣合,有回环之美,读来余意不尽,饶有民歌风味。

诗人沈约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 查看详情>>

诗人沈约作品: 《正阳堂宴劳凯旋诗》 《游钟山诗·多值息心侣》 《长安有狭斜行》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 《和刘中书仙诗》 《长歌行·春隰荑绿柳》 《侍宴乐游苑饯徐州刺史应诏诗》 《伤韦景猷》 《咏帐诗》 《泛永康江诗·长枝萌紫叶

古诗《临高台·高台不可望》的名句翻译赏析

《临高台·高台不可望》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