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子瑕有宠》注释译文

朝代:先秦诗人:韩非文言文:弥子瑕有宠更新时间:2018-08-02
注释
①罪:名作动,判处。
②刖:断足之刑。
③间:名作状,从小道。
④矫:假托(君命)。
⑤贤:认为他有德行。
⑥啖君:给君食。
⑦弛:淡薄。
⑧见:得,获。
⑨柔:驯服。
⑩逆鳞:倒长的鳞片。
⑪婴:通“撄”,触。
⑫几:近于善谏。
译文
从前弥子瑕在卫灵公前很得宠。卫国的法律,私自驾国君车子的要处以断足的酷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乘空隙连夜去告诉弥子瑕,弥子瑕假传命令驾着国君的车子出去了。国君听说了认为他很贤德,说:“好孝顺呀!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他犯了断足的酷刑了。”另一天,(弥子瑕)同国君一起在桃园游玩,他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这个没吃完的桃子给了国君。国君说:“这是多么爱我呀!忘记了他已经吃过了(这个桃子),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年纪老了,宠爱淡薄了,得罪了国君,国君说:“这个人本来就曾经假传命令驾驶我的车子,后来又曾经给我吃剩下的桃子。”所以弥子瑕的行为,虽然与起初的行为没有改变,然而先前被赞美,后来却获罪,其中的原因是卫王的爱憎变化了呀。因此,受到国君宠爱的,那么他的智谋合乎国君的心意就更加亲密、更受宠爱;受到国君憎恶的,他的智谋不合乎国君的心意,就会获罪并被疏远。所以劝谏游说谈论国事的人,不可以不考察人主的爱憎然后再去游说。那龙作为一种动物,其温柔时可以亲近而且可以骑着它玩;然而它的喉部下有倒着长的鳞片有一尺左右,如果有人触犯了这鳞片,那么龙就会杀人。君主也有这样的逆鳞,游说者如果能不触犯君主那倒长的逆鳞,也算是善于进谏了。
注释
1 志:记述
2 苦茗:浓茶。
3 陈:铺设。
4 粉饰:指文字上的加工润色。
5 具:准备,备办。
6 方:才。
7 置:放置。
8 畔(pàn):边,旁边
9临:到。
10罂(yīng):口小腹大的盛器。
11蒇(chǎn):完成。
12已:停止,止。
13饰:修改,修治。
译文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是仅仅来自于左史、龙门的文章。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景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大磁罂,里面装苦茶,而且还拿一包淡巴菰(一种烟),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说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好玩的事,回去用文笔修改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诗人韩非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韩国都城新郑人,先秦诗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 查看详情>>

诗人韩非作品: 《五蠹》 《楚庄王欲伐越》 《晋文公攻原》 《鲁人身善织屦》 《守株待兔》 《郑武公伐胡》 《蔡女为桓公妻》 《说难》 《买椟还珠》 《师于老马与蚁

《弥子瑕有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