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白古诗:猛虎行更新时间:2017-03-15
《猛虎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避安史之乱途中赠给书法家张旭的诗作。全诗分三段:开头十二句为第一段,叙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诗人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中间十八句为第二段,借张良、韩信未遇的故事,抒发诗人身遭乱世,不为昏庸的统治者任用,虽胸怀匡世济民之术也无处施展,无奈随逃难的人群“窜身南国”的感慨;最后十四句为第三段,先盛赞张旭的才能和为人,再写在溧阳酒楼和众宾客及张旭饮宴的情景,最后写自己欲钓鳌东海的胸襟和抱负,表达自己壮志未已,伺机报国立功的思想。此诗完全不受古乐府的传统束缚,句式已经彻底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歌行体,结构也颇具匠心,堪称唐诗精品。
李白此诗以乐府古题写自己安史之乱后的遭遇。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春天,李白因避安史之乱,离开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书法家张旭于溧阳(今属江苏),作此诗以赠张。
注释
⑴猛虎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一列入《相和歌辞·平调曲》。古辞云:“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晋人陆机、谢惠连都赋有《猛虎行》诗,都表现行役苦辛,志士不因艰险改节。
⑵“朝作”二句:宋本注云:作“行亦猛虎吟,坐亦猛虎吟”。猛虎,多喻恶人,此喻安禄山叛军。
⑶陇头水:古乐府别离之曲《陇头歌辞》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⑷雍门琴:战国时鼓琴名家雍门子周所鼓之琴。
⑸两河道:谓唐之河北道和河南道,即现在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此二道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已先后被安禄山叛军所攻陷。
⑹“秦人”二句:秦人指秦地(今陕西一带)的官军和百姓。
⑺幽蓟:幽州和蓟州。在今北京市和河北一带。
⑻巨鳌:此指安禄山。
⑼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⑽漂母:漂洗衣絮的老妇人。此用《史记》韩信典故。
⑾栖栖:急迫不安貌。
⑿胡尘:指安史之乱战尘。
⒀二千石:指太守、刺史类的官员。汉代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称郡守。
⒁六博:古代的一种博戏。共有十二棋,六黑六白。
⒂两追随:宋本注云:一作“皆相推”。胡本作“皆追随”。
⒃攀龙附凤:此指君巨际遇。
⒄溧阳:即今江苏省溧阳县。
⒅白紵:即《白紵歌》,乐府曲名。为吴地歌舞曲。
⒆槌牛:此处槌牛谓宰牛。
⒇情相亲:谓知己。[2] 
白话译文
早上吟《猛虎行》,晚上也吟《猛虎行》,我之所以潸然泪下与听《陇头歌》的别离之辞无关,也并非是因为听了雍门子周悲切的琴声。河南河北战旗如云,咚咚的战鼓声震得山动地摇。秦地的百姓半为燕地的胡人所虏,东都沦陷,胡人的战马已在洛阳吃草。抗敌的官兵败退守至渔关之下,将帅被诛,实是大大的失策。幽蓟之地的城池朝降夕叛,安禄山这只翻江倒海的巨鳌未除,朝野上下君臣百姓奔走不暇,不得安静。这就好像楚汉相争时的情况一样,双方翻来覆去,胜负不见分晓。我到过博浪沙和淮阴市,想起了张良和韩信这两位决定楚汉命运的人物。那时张良未遇,韩信穷苦潦倒。张良在下邳受了黄石公的兵书,韩信还在淮南依靠漂母的接济为生。自古以来贤哲之士都栖栖惶惶,不得其所。而如今也是如此,将青云之士却弃而不用。我胸有灭胡之策,但不敢触怒皇帝,只好逃奔南国以避战乱。却敌的宝书和玉剑,只好束之高阁、挂在壁间,杀敌的金鞍宝马也只好送给了朋友。昨日还在宣城作客,与宣州太守交游。心中的郁愤无从发泄,只好玩玩赌博游戏,绕床三匝,大呼一掷,以快壮心。是人都说张旭是位奇士,胸怀韬略而世人不晓,三吴的官长都对他特别垂青,四海的英侠们都争相追随。萧何和曹参也作过沛中的小吏,他们后来都有了风云际遇的讥会。阳春三月,在溧阳酒楼相会,楼前的杨花茫茫,使人调怅。楼上酒筵上有绿眼的胡儿在吹玉笛,有瓯女唱着吴歌《白紵》,余音绕梁。大丈夫相见应杯酒为乐,宰牛擂鼓大会众宾。我从此就要去东海垂钓,钓得大鱼即寄与诸位知己,与好友共享知交之情。

诗人李白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查看详情>>

诗人李白作品: 《赠常侍御》 《拟古·运速天地闭》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古风·西岳莲花山》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咏槿·园花笑芳年》 《赠韦侍御黄裳》 《寄上吴王三首》 《赠徐安宜》 《江上秋怀

《猛虎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