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上元月蚀》赏析

朝代: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古诗:清平乐·上元月蚀更新时间:2019-06-23
上元节即现代人们俗称的元宵节。古人很重视上元节,到了那天,自然会张灯结彩,欢天喜地地过节。而那一天的热闹,也丝毫不亚于过年。许多文人墨客也愁着热闹,将这番景象记录一二,留在文中。
纳兰虽然是写上元节,但他却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写,他写到了月食。这首词全用白描写月食,前后八句,写了月食的全过程及其不同的景象。上片前一句描绘了月全食时所见的景象,入蚀之月仿佛是光彩照人的美玉一般,生长字瑞草的殿阶上,呈现出洁白一片的景象。景象与往年相比,更富朦胧感、梦幻感,可谓是第一团圆之节。下片写月出蚀的情景,前两句写月蚀渐出,犹如初弦夜之景,后两句写蚀出复愿,清辉洒满天上人间。
“瑶华映阙”,瑶华散发出的光芒,不用雕琢,自然而美丽,在夜色中久久不能散去。而在这里,纳兰用瑶华来写月光,更是突出了月色的清冷,仿佛美玉一般,动人心魄。月亮发出犹如美玉一般的光芒,照射着大地,此处短短四个字,却能令人联想起无数的月色美景。
“烘散蓂墀雪”,这首词中,纳兰用了许多典故,这句话又是一个典故,在《竹书纪年》中记载道:“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蓂菜,一曰历荚。”相传,唐尧观冀而知月。虽然这只是关于月亮的一个美好传说,可是用在此处,令词意更显得朦胧诗意,纳兰用意也十分深刻。它在接下来的词句中,也加以解释。
“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今年的景象和往年相比,似乎更加朦胧,更加梦幻了。到底是月食与以往有所不同,还是纳兰的心境与以往有所不同,这很难说清。但人心浮动,所看到的景物也有所不同,这是一定的。
纳兰经历过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而后再去看景物,自然会有与之前不同的理解。上片朦胧之美,下片便是清晰而作,下片写出月出蚀的情景,让人十分震撼,仿佛真的亲眼所见,历历在目一般。
“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这句写月食刚开始的情景,神话与现实相结合,忽而玄幻,忽而真切,十分美妙,而后便是写月食结束后的情景。
“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经历过月食后,月光重新洒满人间,让人有种劫后重逢的喜悦,这一首简单的词,不仅写出了月食的场景,更写出了人心内激荡起伏的一面,属词之上品。
《咏华山》是北宋诗人寇凖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华山的高峻,人在顶峰,群山白云都在脚下,顶天立地,气象万千。此诗短小五绝,句意明晰,寥寥数语,道出了华山的雄伟峭拔,语言之精当,气象之阔大。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寇谁小的时候,读书很用功,并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事物。巍峨的华山离他家很近。他七岁那年的春天,父亲带领他登华山。小寇准高兴极了。当他们登到华山高处,极目远眺之时,只见渭水如带,群山皆小,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抬头看,红太阳就象挂在头顶;低头看,白云就在脚下流动。这时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这首《咏华山》诗。

诗人纳兰性德资料

赏析作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一度因避讳太子胤礽的本名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之后又改回纳兰性德之名,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 查看详情>>

诗人纳兰性德作品: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密云·白檀山下水声秋》 《玉楼春·拟古决绝词》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酒泉子·谢却荼蘼》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清平乐·上元月蚀》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