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含羞整翠鬟》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含羞整翠鬟更新时间:2017-12-11
此词以男子的口吻,写一女子弹筝的情景,并在其中渗入爱情与离愁,得声情并茂,是一首意味隽永的词中小品。
上片描写从前女子在与情郎相聚时弹筝的情景。起首一句好似一个特写镜头,先画出这位女子的娇容美态。此时她仿佛坐在筝前,旁边站着一位英俊少年。在弹筝之前,她娇羞怯怯,理了理头发。“含羞”二字表现出女子的娇柔之美。“整翠鬟”三字把她内心深处一股难名状的激动感情恰当地反映出来。下面“得意频相顾”一句,是写这女子弹筝弹到高潮,她的感情已和筝声溶为一片,忘记了方才的羞怯,不时地回眸一顾,看看身旁的少年。这是用白描的手法表现演奏者与欣赏者的感情交流,写得非常准确而生动。
“雁柱”二句具体地描写筝声。唐宋时筝有十三弦,每弦用一柱支撑,斜列如雁行,故称“雁柱”“一一春莺语”,系以莺语拟筝声。白居易《琵琶行》云:“间关莺语花底滑。”韦庄《菩萨蛮五首》云:“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似为此句所本。前一句以“雁行”比筝柱,这一句以“莺语”状筝声,无论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以美感。而“十三”、“一一”两组数字,又使人觉得女子的十指在一一按动筝弦,轻拢慢捻,很有节奏。随着十指的滑动,弦上发出悦耳的曲调。在这里,词人着一“语”字,又进一步拟人化,好像这弦上发出的声音在倾诉女子的心曲。而这心曲又是愉悦的,象征着他们的爱情十分美满。
下片写此时两情隔绝,凄苦难禁。“娇云”二句,语本宋玉《高唐赋》,暗示他们在弹筝之后曾有一段幽会。然而好景不长,他们很快分离了。著以“容易”二字,说明他们的分离是那样的轻易、那样的迅速,其中充满了懊恼与怅恨,也充满了怜惜与怀念之情。“梦断知何处”,表明他们的欢会像阳台一梦;然而鸳魂缥缈,旧梦依稀,一觉醒来,仍被冷冷清清的氛围所笼罩。这就逗出了意境悠远的结句。
结尾二句,写男子深院独处,黄昏时刻,谛听着窗外的雨声。这是从字面上理解,若从全词意脉来看,实际上是虚拟的筝声。阵阵急雨,敲打芭蕉,这是男子在回忆中产生的错觉,也是他迫促烦躁心情的写照,同时又表现了孤栖时刻幽寂凄清的况味。雨声即为筝声,这样的筝声,最易触动愁绪。
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很多特点。一是巧妙地运用了哀乐对比。上片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明快的节奏;下片则情深调苦,表现了孤单寂寞的悲哀。以乐景反跌哀情,故哀情更为动人。二是虚实相应。词中正面描写弹筝的女子,而以英俊少年作侧面的陪衬;上片中写这男子隐约在场,下片中则写女子在回忆中出现,虚实相间,错综叙写,词中的感情就不会变得单调。三是善于运用比喻,如以“雁行”比筝柱,以“莺语”拟筝声,以“娇云”状远去的弹筝女子,以雨打芭蕉喻筝中的哀音,或明比,或暗喻,都增加了词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最后一点是采取了跳跃的过渡形式。按照生活逻辑,上下片之间,应该有欢会,有饯别,可是词人却一笔带过,没有正面描写。他所着力刻画的只是初会和别后的两个阶段,因而显得笔酣墨畅,婉曲动人。
《丰乐亭游春三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作于宋庆历七年(1047)春。第一诗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香,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第二首诗前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景;后两句借太守插花醇归形象的塑造,侧重写醉春之态。第三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三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鲜艳斑斓,抒情含意深厚。情致缠绵,余音袅袅。
欧阳修于庆历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这组诗。丰乐亭建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丰山东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距滁州城约1公里。这里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还写下《丰乐亭游春三首》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

诗人欧阳修资料

赏析作者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 查看详情>>

诗人欧阳修作品: 《武陵春·宝幄华灯相见夜》 《虫鸣·叶落秋水冷》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勉刘申·有司精考覈》 《送朱职方提举运盐》 《寄题洛阳致政第少卿静居堂》 《李晟传》 《送高君先辈还家》 《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 《呈圣俞·吾爱陶靖节

古诗《生查子·含羞整翠鬟》的名句翻译赏析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