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寻梅不见》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彭元逊古诗:疏影·寻梅不见更新时间:2017-12-18
注释
⑴疏影:词牌名,姜夔自度“仙吕宫”曲,与《暗香》为组曲,有乐谱传世。张炎以咏荷叶,改名《绿意》。此调以姜词为准。双片一百一十字,前片五仄韵,后片四仄韵,例用入声部韵。
⑵蘼芜(míwú)、杜若:皆为香草名。蘼芜,其叶可做香料。杜若,又叫山姜、杜蘅,叶针形,味辛香。
⑶婉娩:天气温和。此指青春年华悄悄逝去。
⑷美人迟暮:《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⑸日晏:天色已晚。
⑹笛:指《梅花落》笛曲。
⑺与子同赋:指与梅花同命运
⑻阔:疏阔,久违。
⑼媒劳:有别人的引见也是徒劳。《楚辞·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⑽汀州:水中的小洲
⑾余醒寐:带酒而睡。
⑿澧浦(lǐpǔ):澧水之滨。《楚辞·九歌·湘君》:“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⒀逍遥容与:逍遥自在的样子。《楚辞·九歌·湘君》:“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作品译文
江天空阔,看不见梅花清影。又恨蘼芜杜若般的芳草,也在不断枯萎凋零。我不惜路远天冷,苦苦追寻她美好柔婉的芳容。可是在不断的渴望之中,她却已如美人渐渐衰老,不再是美艳姣容。经过多少风烟雨雪,经过多少昏暮阴晴,却无法找到梅花的倩影,更不要说千树盛开的红梅沐浴着春风。整个孤城中只见落叶萧疏,只听见江水奔流之声日夜不停歇。
暮色中听到深山中传出笛声,是人们怕梅花零落,把她谱进乐曲传唱抒情。我想与梅花见面却又不能,她和我的交情太淡太轻,再殷勤也枉费徒劳,徒自让蔓草的浓露沾湿我的衣襟。美丽的梅花或在江边小洲睡醒,遗下的环佩飘浮在水滨。汀上的白鸥,天边的淡月,连同江中的微波都在劝我,姑且自在逍遥,不必劳神伤心。
这首词借“寻梅未得”,抒发作者感时伤世之情。
上阕以花写入。“江空不渡,恨蘼芜杜若,零落无数。”此句写春光难留,别说梅花,就是江边的蘼芜杜若,也已经凋残了。开篇用花草零落来表示梅花难觅,景色凄凉。“远道荒寒,婉娩流年,望望美人迟暮。”此句由路远天寒,似水流年,感叹人的青春也如花般荣枯,美人总有迟暮之时。“风烟雨雪阴晴晚.更何须春风干树。尽孤城、落木萧萧,日夜江声流去。”这几句写词人历经千辛万苦,经历多少风霜雨雪、阴晴晨昏,却不能见到梅花,何需要春风吹开花千树呢!孤城内落木萧萧,江水日夜奔流。上阕既写环境凄清,又写心情沮丧。词人流露出极度失望的情绪,恐怕不是寻花这么简单.分明是以花写人。
下阌以《梅花落》的笛曲造情,加重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日晏山深闻笛,恐他年流落,与子同赋。事阔心违,交淡媒劳,蔓草沾衣多露。”深山传出《梅花落》的笛音,词人害怕它也像梅花一样化做泥土。世事无常,心意难遂,若是没有缘分,渴求也是徒劳,空惹得蔓草上的露水沾湿衣襟。这几句充满哀怨,表现了词人对人世无常、理想难以实现的感伤。“汀洲窈窕余醒寐,遗佩环、浮沉澧浦。有白鸥、淡月微波,寄语逍遥容与。”或许梅花此时正在沙洲上开放,就像是刚睡醒的美人,将佩环遗留在澧水之浦。眼前白鸥闲游,月光淡淡,江波微微,词人对梅花寄予了殷切祝愿,希望它能够自由自在,“逍遥容与”。
此词意境迷离,词人时而以梅花自喻,时而又把梅花比做自己追求的对象,情绪起伏跌宕,曲折婉转。全词造语清淡,意境朦胧,表达了词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烦闷。

诗人彭元逊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彭元逊

彭元逊,生卒年不详,字巽吾,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参加解试。与刘辰翁有唱和,宋亡不仕。存词20首。宋词三百首多有收录。..... 查看详情>>

诗人彭元逊作品: 《隔浦莲近拍》 《蝶恋花·日晚游人酥粉涴》 《玉女迎春·浅入新年》 《蝶恋花·日晚游人酥粉涴》 《瑞鹧鸪·背人西去一莺啼》 《瑞鹧鸪·背人西去一莺啼》 《玉女迎春慢/玉女迎春·柳》 《临江仙·自结床头麈尾》 《瑞鹧鸪·东洲游伴寄兰苕》 《菩萨蛮·玉蛇踯躅流光卷

古诗《疏影·寻梅不见》的名句翻译赏析

《疏影·寻梅不见》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