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曾巩文言文: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更新时间:2018-03-12
注释
李材叔:名献卿,曾知阆州,作者的友人。
南越:古国名,在今广西一带地区。
中州:中原地区。
逆:有预先猜度之意。
倾摇解驰:意指心志动摇不定,政令松驰懈怠。
尔:这样。
中国:指建立在中原地区的汉族政权。
抚循:同“拊循”,抚慰。
闽(mǐn):建立在福建地区的古国名。
蜀:建立在四川盆地的古国名。
夷:古代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陋:粗鄙野蛮。
治教:实行仁政措施,进行礼乐教化。
安行:安全便利。
闽溪、峡江、蜀栈:泛指道路险阻难行之地。
不测:不可揣度、探测的,意为不安全。
谙(ān):熟悉。
累岁:多年。
绝于天下:天下少有。
熏蒸渐泽:比喻经过较长时问的礼仪教化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仁义道德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专:单独掌握,文中指任一州的宫长,掌一州的大权。
令:假使。
涤(dí):清除。
颖然:聪颖不凡、出类拔萃的样子。
迈:超过。
象州:地名,在今广西中部地区。
致其政:推行政令教化。
施之速:施行政令迅速快捷。
势之便:形势局面方便有利。
也夫:表感叹的语气助词。
白话译文
谈论世事的人纷纷说南越地区偏僻又遥远,那里的风俗习惯与中原大不一样。所以派去做官的人都不打算长期在那里供职,总是车船还没上路,就已经扳着手指头在计算应该返回的日期了。又都把那个地方的官职看成低一等,认为不值得认真干一回。他们预先自作筹划竟像这样,因而到任后,全都偏斜动摇,懈怠松弛,没有忧劳和勤勉的心思。这种官场习气自古以来就这样。否则的话,为什么从越地同中原建立起密切联系已经一千多年了,但是号称确能安抚那里百姓的官员,只有那么几个人呢?以前的越地同闽地、蜀地一样,最初都属于蛮夷聚居区。闽地、蜀地现在都已经改变了,而越地偏偏还保留着一些陋习,难道是越地习俗根本就改变不了吗?原因是来这里做官的人没有谁尽到他治理教化的责任啊!唉,这也是越地百姓的不幸啊。
到越地做官的那些人,不明白由京师开封抵达越地,水上陆上的道路行走都很安全,不像闽地的溪流、通过三峡险段的长江、蜀地的栈道会出什么意外。如此看来,被朝廷权衡委任的官员选分到远方地区,这里不是唯独最好吗?这里的风俗习惯,我对它很熟悉,同中原也不是差别很大。日常生活,照样不违反一般常规,未曾会生什么别的病。如果违反一般常规就算在中原难道能不生病吗?越地物产丰饶,果木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橘、橄榄,花种有素馨花、山丹花、含笑花等种类,食品有海产各种物品,有多年的老酒陈醋,都在全天下独一无二。百姓中打官司的很少,喜好嬉戏娱乐。在这里做官的人只因他没有长期供职的心思,因此就说这地方不能干。如果他具备长期供职的心思,如何就不能干呢?
古时候的人掌管一个乡或一个县,他那道德、仁义、恩惠、慈爱还足够用来对乡民或县民熏陶升发,浸润洒布。现在统辖范围大的独掌一个州,怎么能把那官职看成低一等而不认真干一回呢?让这些人获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树立起长期供职的思想,又不把那官职看成低一等,替越地百姓洗刷掉他们的粗鄙习俗而把他们驱使到大治上来,处于闽地、蜀地之上,没有百姓真不幸的慨叹。这番事业在一千多年以外干出来,那么它本身所得到赞誉的大小,就可想而知了。但是,不是他那才干锋芒崭露、远远超过众人的人士,却做不到这一步。在南方做官的人太多了,我深深明白他那才干锋芒崭露、远远超过众人,而且能行用我的主张的人士,只有李材叔罢了。
李材叔早年就与他的兄长李公翊在同一年做官,一起通过推荐人出任县令,升入秘书省,担当著作佐郎。现在李材叔出任柳州知州,李公翊出任象州知州又都在同一时间,才干也差不多。这样看来,二州交相使州致达到极点,它那施布的迅速,形势的近捷,能够讲得过来吗!恐怕真是越地百姓的幸运啊!恐怕太值得庆贺啊!
第一段,谈柳州人民的不幸。臧否历代柳州任职官吏。南越与中州从文化到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很多官吏都不安心在那里任职。作者只用几笔,就勾画了这些患得患失、只为自己打算的官吏的嘴脸:一是车船还没有上路赴任,就已经在计算任满回京的日子了,“屈指计归日”的动作,入微地刻画了他们迫切望归的心情;二是都嫌官小,不值得干一番;三是到了任上松松垮垮,没有忧民生疾苦之心,没有勤奋的工作精神。从官吏渎政的角度,写出了柳州人民的不幸。作者用比较法,从宏观范畴,从历史的纵横对比中,深刻地指出渎政官吏给柳州发展带来的巨大危害。越、闽、蜀,一开始都是不开化的边远地区,但经历上千年后,闽、蜀都摆脱了落后、贫穷,只有越,仍处在落后、不开化状态。作者论理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从宏观着眼,横向比较。因为一任官吏,二、三年任期,仅是懈怠其职,其危害并不见得显著,只有从上千年历史的纵向对照中,才能明显地昭示其危害,让人信服地看到官吏渎政,给柳州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
第二段,历数柳州之美,以宽慰李材叔之心。这段重点写柳州物产之美,“绝于天下”,真实地突出了柳州的自然特点。以劝勉李材叔要有“久居之心”,并为下文作者提出的,要让柳州文化经济发展“居闽、蜀上”,作了物质上的铺垫。
第三段,以古之官吏的敬业精神,勉励李材叔在柳州要大有作为。这段正面疏导,设例相谕,以古之官吏风范示人。古之官吏,即使卑至掌一乡一县,必尽心尽职,以德义仁爱滋润教化人民,驳“嫌官小”的柳州知州们。作者以“令其得吾说而思之”,貌似告诫他官,事实是在委婉讽谏李材叔,要有“久居之心”、“不小其官”,为扫荡南越的落后面貌,为南越走向文明开化,跃居闽蜀之上尽心尽力,且认为李材叔有过人之才,一定能做到这些。全段谆谆娓娓,因势利导,措词温婉含蓄,读来十分亲切。尽管要求很高,但不嫌苛刻。作者不失为诲人不倦、含蓄善诱之者。
第四段,简叙李材叔兄弟事略,以二李上任为越州之幸。作者祝愿他们兄弟“交相致其政”,迅速取得政绩,是为“越之人幸矣”。至此,与开头第一一段言“其民之不宰”相呼应,表现了作者寄予李材叔兄弟的厚望。
这篇赠序反映了作者对于“为官之道”的一些基本看法。作者主张,为官不管大小,应有“德义惠爱”之仁,并以此“薰蒸渐泽”百姓,亦即教化膏泽其治下的人民。他们对工作,应“忧且勤”,不能“倾摇懈弛”,松松垮垮,表现了儒家的“民为重”的民本思想。首段言越民之不幸,末段言越民之幸。文章编织缜密无隙,章法严谨。这是作者文章的一大优点。

诗人曾巩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 查看详情>>

诗人曾巩作品: 《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 《郡斋即事·画戟森门宠误蒙》 《甘露寺多景楼》 《秋怀·流水寒更澹》 《谷隐寺·岘南众峰外》 《诗一首·食肉遗马肝》 《汉阳泊舟·暂泊汉阳岸》 《郡楼·满眼青山更上楼》 《秋日·阴气先赢纵秋热》 《二月八日北城闲步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