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夜舂》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高启古诗:田家夜舂更新时间:2020-10-21
注释
1。舂(chōng):古代一种稻谷脱壳的方法,用杵臼捣米。
2。新妇:指少妇,因为她已经有了儿子,不是新婚妇女。
3。每:多次。
4。行人:远行的人,也可理解为征人。
白话译文
这位可怜的农家少妇,舂米直到三更过后,风急雨斜扑打着茅舍寒气逼人不堪忍受。
多想歇息酸软的筋骨,还得一再叮嘱小儿莫哭,爹爹明日就要出征远行,要给准备一些干粮。
这是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小诗。
“新妇春粮独睡迟,夜寒茅屋雨来时。”这两句写农家的辛苦和年轻村妇的勤劳。上句写出农村少妇在寒夜辛勤春米的辛劳。“独”字说明这少妇睡得很迟,村里只剩她一人在辛勤劳作了,不禁使人对她产生深切的同情。下句写出农妇夜舂的环境,夜是寒夜,说明是时至冬日,夜深寒气逼人;屋是茅屋,说明这一农村生活艰苦,可以说是“家无隔宿之粮”,“雨来时”,说明新妇在冒雨舂米,这在贫穷人家,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几个意象对表现家妇的艰苦起了烘托作用。
“灯前每嘱儿休哭,明日行人要早炊。”这两句写出少妇的善良与吃苦耐劳。上句写新妇一边舂米,一边哄着孩子。对孩子来讲,她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孩子哭,她心疼,忘记了深夜的疲劳,风雨的寒意,而去哄弄孩子,而没有丝毫怨怪儿哭的意思。“每嘱”二字说明少妇不是一时一次的嘱咐,也说明她舂米到深更半夜,已非一朝一夕了。下句写新妇深夜舂米的目的,是为行人准备明日的早饭。这行人可以理解为她的丈夫,早炊自然是她的事,她早起晚睡,承担着繁重的劳作,默然地担负着生活的重担,十分体谅、关心自己的丈夫,她关照孩子不要哭闹,不要影响丈夫的休息,并深夜把米舂好,早上起来还要为丈夫煮好早饭。可见这新妇是多么的勤劳、贤慧,是中国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语言浅近平易,自然流畅,有很强的表现力,诗中充满着非常真实的风土气息,塑造“新妇”形象逼真。诗人还有一首《田家诗》所写的情景和此诗很相似。诗云:中田有禾穗不长,狼藉只供凫雁粮。雨中摘归半身湿,新妇春炊儿夜泣。”

诗人高启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高启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 查看详情>>

诗人高启作品: 《和周山人见寄寒夜客怀之作》 《赠陶篷先生·鲁连岂赵客》 《西园閒兴·看到竹过邻》 《奉天殿进元史》 《闻霰·初讶惊沙过》 《悼故顾宜人·避乱应千里》 《节妇吟·城头黑云如坏屋》 《客舍夜坐·楼角声残锁禁城》 《寓感·颓阳在川上》 《江村乐·一犬行随饷榼

古诗《田家夜舂》的名句翻译赏析

《田家夜舂》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