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殢人娇·或云赠朝云》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殢人娇·或云赠朝云更新时间:2017-11-01
《殢人娇·或云赠朝云》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词人上片写了自己与侍妾朝云的自然体态与清净的心境,下片主要回忆了美好的往昔之事。在这首词中,感情与宗教交织为一体,词人一方面说明自己对女色已不动心,一方面赞美朝云的美丽端庄和美好心肠,表达了对其的深厚感情。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五月四日。是时,东坡在惠州贬所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表示崇敬,祝她健康。
注释
⑴殢人娇:词牌名。
⑵朝云:苏轼侍妾,姓王,钱塘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纳,随苏轼南迁至惠州,绍圣三年(1096年)卒,年仅三十四岁。
⑶维摩境界:佛家清净无欲的境界。维摩,维摩诘的略称,佛教菩萨名,对佛法义理修养很深。
⑷箸(zhù)点:用筷子点上一个圆点。箸,筷子。
⑸髻鬟(jì huán)生彩:形容头发式样美丽。
⑹千生万生:千辈子,万辈子;永远。
⑺著人情态:能打动人的情态。
⑻敛云凝黛:收拢云鬓,凝聚眉头;形容严肃端庄的姿态。
⑼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⑽纫(rèn)兰为佩:编织兰草来佩带。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白话译文
年老容衰,恰好进入维摩清净无欲无垢的状态。天女在维摩室中散花,室小无任何妨碍。红色口唇似用筷子点画,改变年少时的发髻形态显得更美。这些事,千辈子万辈子的情爱仍在。
热心事业及其胸怀,表现于情感和仪态上。在关闭的窗下,收拢头发,凝聚眉头。明天就是端午,将要编织兰草来佩带。探寻一首好词,要书写在裙带上。

诗人苏轼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诗人苏轼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殢人娇·或云赠朝云》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