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赞》赏析

朝代:两汉诗人:司马迁文言文:项羽本纪赞更新时间:2017-06-15
《项羽本纪赞》一文,反映了司马迁有关历史变迁与人生沉浮的根本观点。
司马迁认为:历史兴衰的天命根源,在于上天佑助有德之人而遗弃无德之辈。譬如,田常之所以得政于齐,是因为其祖先虞舜有“至德”,越为蛮夷,却能数代为王,是因为其先人大禹“有大功德于民”。赞语开头列举两种传闻,即虞舜重瞳子,项羽亦重瞳子;继而发问: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子孙吗?这种开篇,实以闲淡暗合沉郁,它是司马迁对历史根源的追寻,其潜台词是:项羽兴起得如此突然,其先人必有至德,即使项羽不是虞舜的苗裔,也一定是其他大德先人的子孙。
不过,对司马迁来说。决定历史兴衰的不只是天命,还有现实的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对个人局限性的超越。当初,秦政暴虐无道,陈涉首难而豪杰并起,逐鹿中原者不可胜数。项羽崛起,自以为有“天时”青睐,但他只是依靠着天下大势而起于陇亩,并不是真正得了“天时”。项羽兵入关中,本应在此建都以成就霸业,然而他却心系西楚故地,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最终建都干彭城;关中为亡秦故都,四面以山河为险阻,土地肥沃,东归彭城之举,可谓自弃“地利”。项羽分王诸侯,“尊”怀王为义帝,将其放逐到长沙,并密令九江王黥布追杀义帝于郴县,诸路王侯因此纷纷背叛。项羽对此怨恨不已,然究其实际却是他自弃“人和”。除此以外,项羽一生还铸成一个大错,即自恃武功,逞弄个人聪明而不师法古事,妄图以武力经营天下。可以说,项羽几乎是凭一己之能与天下群雄对垒、争锋。
司马迁以一个睿智的史学家的眼光,既肯定项羽的丰功伟绩,同时又对项羽的致命错误作出严肃的批评。开始一层极言项羽兴起的突然,接下来又历数项羽的失策、过失与荒谬;一扬一抑;一赞一叹,表现了司马迁对项羽的无限惋惜。文章述豪杰纷争,有风起云蒸之动荡;述项羽起于陇亩,有力拔丘山之气势;“难矣”、“谬哉”数层,评论项羽的得失,则使人觉得歔欷满耳,感慨万端,有—唱三叹、余音绕梁之妙致。通篇以“暴”字作骨,以“兴亡”二字为线索,故用褒贬法以证实之。然羽一段,正写其兴之暴,极褒项羽,及羽至难矣,是一贬;自矜至过矣,是二贬;乃引谬哉,是三贬。中用三年五年,回应暴字。一唱三叹,将全纪神情,完全结束,煞是神笔。特别是篇末:“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毫不留情。正是只从闲处落笔,又如风雨骤过,几点余霞遥横天际也。
总的说来,项羽灭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天意,而在于他自身。《史记》的有关评说虽有明显的历史局限,却也表现了太史公过人的识见。赞语不足二百字,但却非常精炼的评说了项羽一生的攻与过,夹叙夹议,逐层转递,褒贬兼具,极具雄奇迂回之美。

《秦楚之际月表》,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表。“表”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的一种史书体例,是以表格的形式表现某一时期的史事、人物的。秦楚之际是指秦二世在位时期和项羽统治时期。时间虽短,但事件变化多端,所以按月来记述,称为“月表”。本文是司马迁在《秦楚之际月表》前面所写的序言。这篇序言概括了秦楚之际政治形势的特点:即陈涉发难、项羽灭秦、刘邦称帝,而这些又都是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的。文章回顾了历史上一些帝王统一天下的艰难历程,分析了秦楚之际“号令三嬗”,而汉高祖终于称帝的原因,结论有独到之处。

诗人司马迁资料

赏析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查看详情>>

诗人司马迁作品: 《项羽本纪赞》 《孔子世家赞》 《孙子传》 《韩信始为布衣时》 《傅靳蒯成列传》 《屈原列传·屈原者》 《苏秦列传》 《韩世家》 《毛遂自荐》 《曹相国世家

《项羽本纪赞》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