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赏忠厚之至论》创作背景
《刑赏忠厚之至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应礼部试而写的文章。文章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主考官欧阳修认为此文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这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礼部进士考试时创作的文章。宋代王安石执政后,立即对取士制度进行改革,废止了考诗赋,而改用经义,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以便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为变法服务。这种政论性文体称为策论。策论大多要求考生就一些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刑赏忠厚之至论”就是宋嘉祐二年礼部进士考试策论的题目。
注释
刑赏忠厚之至:出自《尚书·大禹谟》伪孔安国的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
哀矜(jīn)惩创:怜惜惩戒。
吁俞(xūyú):惊叹应答。俞,表示应允。
欢休:和善也。惨戚:悲哀也。
虞、夏、商、周之书:指《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吕侯:人名,一作甫侯,周穆王之臣,为司寇。周穆王用其言论作刑法。
祥刑:刑而谓之祥者,即刑期无刑之意,故其祥莫大焉。
赏疑从与:言与赏而疑,则宁可与之。
罚疑从去:言当罚而疑,则宁可去之。
皋陶(gāo yáo):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是中国上古黄帝的长子少昊的后裔。士:狱官也。
宥(yòu):宽恕,饶恕。
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一说为一人名。鲧:传说大禹之父,四凶之一。
方命圮(pǐ)族:违抗命令,毁害族类。方命:逆名也。圯族:犹言败类也。
《书》:指《尚书》。以下引文出自《尚书·大诰》。
宁失不经:宁可犯不守成法办事的错误。经:成法。
忍人:谓性情狠戾之人也。
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这样,奖赏的作用只落到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身上。
疑:指赏罚不能确定。
《诗》:指《诗经》。以下引文出自《诗经·小雅·巧言》。
祉(zhǐ):福,引申为喜欢。
遄(chuán):快,迅速。
沮(jǔ):停止。
已乱:制止祸乱。
怒:指听到谗言发怒。
因其褒贬义:指根据《春秋》褒善贬恶的原则。
白话译文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深爱着百姓、深切地替百姓担忧,而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希望他抛弃错误而开始新生。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使用“祥刑”。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古书上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
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尚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
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过的。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用刀锯作刑具,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也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啊!
《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纳谏,祸乱就会快速止息;君子如果怒斥谗言,祸乱也会快速止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严,责人贵宽。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诗人苏轼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诗人苏轼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文言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名句翻译赏析
-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 - - 苏轼 - - -《刑赏忠厚之至论》
-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 - - 苏轼 - - -《刑赏忠厚之至论》
- 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 - - 苏轼 - - -《刑赏忠厚之至论》
-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 - - 苏轼 - - -《刑赏忠厚之至论》
《刑赏忠厚之至论》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
- 古诗《听雨·屏风围坐鬓毵毵》- - 创作背景 - - 作者:虞集 2021-01-27
- 古诗《闺怨·去年离别雁初归》- - 注释译文 - - 作者:张纮 2019-01-09
- 古诗《初入淮河四绝句其四》- - 鉴赏 - - 作者:杨万里 2018-09-29
- 古诗《明义法师之鸠》- - 注释译文 - - 作者:无名氏 2018-08-10
- 古诗《上行杯·离棹逡巡欲动》- - 注释译文 - - 作者:孙光宪 2018-01-07
- 古诗《又答斌老病愈遣闷》- - 作品注释 - - 作者:黄庭坚 2017-11-10
- 古诗《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 创作背景 - - 作者:苏轼 2017-10-31
- 古诗《摸鱼儿·雁丘词》- - 注释译文 - - 作者:元好问 2017-08-28
- 古诗《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 创作背景 - - 作者:纳兰性德 2017-06-21
- 古诗《咏史·习习笼中鸟》- - 词句注释 - - 作者:左思 2017-06-05
- 古诗《白鹿洞》- - 注释译文 - - 作者:王贞白 2017-05-18
- 古诗《竹枝词二首其一》- - 创作背景 - - 作者:刘禹锡 2017-04-21
- 古诗《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 - 创作背景 - - 作者:钱起 2017-04-10
- 古诗《氓》- - 创作背景 - - 作者:诗经 2017-04-04
- 古诗《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 赏析 - - 作者:岑参 2017-03-24
- 古诗《白毫子歌》- - 注释 - - 作者:李白 2017-03-16
- 古诗《相逢行·相逢红尘内》- - 赏析 - - 作者:李白 2017-03-15
- 古诗《飞龙引·黄帝铸鼎于荆山》- - 注释译文 - - 作者:李白 2017-03-14
- 古诗《少年行·汉家君臣欢宴终》- - 鉴赏 - - 作者:王维 2017-03-08
- 古诗《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 注释译文 - - 作者:王维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