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沈佺期古诗: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更新时间:2020-02-18
注释
杜员外审言:即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唐代诗人。后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
分:指岭南皆蛮荒之地,实与内地不同。
去国:离开京都。
洛浦:洛水之滨。
瘴(zhàng)疠(lì):流行于亚热带山林潮湿地区的传染病。
涨海:古海名,相当于现在我国南部的南海以及爪哇海一带。
衡阳:地名,属湖南省。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峰不过。后以衡阳雁断比喻音信阻隔。
谒(yè):拜见,晋见。
圣明:指皇帝,封建时代称颂皇帝的套词。
白话译文
山岭是广阔天空与大地的分界,远离故乡只看得到无边的白云。
洛水两岸风光何其美丽,这里的重山雾瘴难以忍受。
你可渡过那风高浪急的南海,北边归去衡阳的大雁阵阵。
两地间隔着遥远的距离,何时才能面圣明君呢?
首联即切题“过岭”。“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是描写过大庾岭的情景。诗人离开京城长安,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来到大庾岭上,顿感天长地阔,宇宙之闳浑无穷。然而这脚下的山岭却是个分界线,过了岭就是“蛮荒”之地风土人情大不一样了。此时诗人不免产生“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人”的感叹,觉得自己如同那天空飘浮不定的云朵,不知去往哪里。“见云白”,是诗人对岭南的第一个印象和感受。中国古代诗歌中“白云”和“游子”有某种联系,如“浮云游子意”等。诗人利用这传统的表现手法,以自然澹远之景表现游子浓郁的深情。
颔联写景,以对比的镜头,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诗人回忆自己家乡美丽的风光,想象崇山可怕的湿热蒸郁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
颔联承“去国离家”,上句抒写对京洛风光的眷恋,下句言置身大庾岭头时百感交集的情怀。作为唐王朝的东都,洛阳的风物之盛,自然是诗人亲历目睹过的。如今,诗人站在大庾岭上,行将踏上瘴气弥漫的南国之地,不免产生生死难卜,今非昔比的感慨和帐惘。
颈联转为怀友。“几群”含意丰富,耐人寻味:那鸿雁且能“大小相从”,有群伴儿。而你我则分飞天涯,孤苦伶仃,要是我俩能像雁儿一样作伴就好了。这句诗抒发不堪回首的孤寂之情,进一步表达对杜审言的深刻思念。
尾联回应首联,婉转地表达了盼赦的愿望。“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是写京都长安与岭南流放地之间虽然山重水复相距万里,但隔山隔水,隔不住思念君王的心。诗人所日夜盼望的是再拜见贤明君王的那一天。这联诗的遣词炼意很精妙,既表达了思念君王之赤诚,又没有谄媚阿谀之意味。将此联与前几联合读,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
这首诗体现出了“朴厚自是初唐风气”。诗人从北方的宫廷走向南荒的流放生活,心与境都起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写出了这真挚动人气韵流畅的诗篇。

诗人沈佺期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 查看详情>>

诗人沈佺期作品: 《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 《初达驩州·流子一十八》 《王昭君·非君惜鸾殿》 《夜泊越州逢北使》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和洛州康士曹庭芝望月有怀》 《被弹》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送韦商州弼·会府应文昌》 《三日独坐驩州思忆旧游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