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然传》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诗人:赵尔巽文言文:姚文然传更新时间:2018-09-26
姚文然,字弱侯,是江南桐城人。明朝崇祯十六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清顺治三年,经由安庆巡抚李犹龙举荐,被授予国史院庶吉士官职。顺治五年,改任礼科给事中官职。顺治六年,给朝廷上书请求“敕命巡抚、巡按、寻道各级御史根据皇上降恩的诏书清理各地刑事案件,不要任由有司官员拖延轻视。颁发敕令之外,有值得怜悯原谅的,允许专门上疏陈述”。又请重新审定会试落第举人选用的方法,来广泛地使用人才。又请求敕令各省督抚不要胡乱委托私人暂代州县的官职。每个建议都下到礼部商议施行。不久转任工科。
顺治八年,世祖亲政,姚文然上疏请求让都察院甄别各省的巡按御史,与下属部院会同商议,按照六个等次考核,罢黜或晋升有所不同。这一年,江南、浙江遭遇水灾,姚文然请求将受灾地区所应缴纳的漕运粮食折成银两,视灾情的轻重定折多少。皇上一并采纳。顺治十年,姚文然上疏说大臣获罪不应当用枷锁禁锢,得到圣旨允许施行。后来姚文然升任兵科给事中,请求告老怀乡。
康熙五年,起用补任户科给事中。康熙九年,考核期满升补京职,敕令以正四品顶戴享受俸禄担当大事。按旧例,给事中升补京职,先要回到原籍待补缺额。留下直接任命从姚文然开始。姚文然和魏象枢都凭借给事中敢于直言享有美好的声望,号称“姚魏”。康熙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因为犯法被逮捕送到京师,仍然采用枷锁禁锢旧例。姚文然又上疏论及此事,皇上晓谕:“从此以后朝廷命官回京接受审察,一概免除枷锁禁锢,并且写入法令。”
不久升任副都御史,再提升为刑部侍郎。十二年,调任兵部都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弹劾将军柯永蓁为了私情肆意放纵,让姚文然前往查究,柯永蓁因此被罢免。姚文然升任左都御史。十三年,上疏说:“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背叛朝廷顺应吴三桂,中间有所阻隔,依赖广东。耿精忠的将士过去曾驻守过广东,熟悉广东的山川形势,如果与孙延龄合谋形成犄角之势,那么广东的局势就很危险了。江西边境与福建、广东接壤,如果他们入侵占据赣州南安,那么驿道就会中断,粮草和通讯就会受阻。应当在江西驻扎重兵来声援广东。”皇上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乱,河南巡抚佟凤彩托病辞官,皇上已经答应了他;姚文然说河南靠近陕西,流言正盛,佟凤彩深得民心,应该让他留取治事,皇上因此留下了佟凤彩。
姚文然多有上书,尤其以皇上身心健康为本,请求皇上注意起居休息。孝城皇后驾崩,暂且停殡在巩华城,皇上多次去看,姚文然上疏劝谏,并且引用唐太宗造台望昭陵后听取了魏徵的建议拆毁望台的事情比拟,皇上也接受了,没有生气。十五年,姚文然被授予刑部尚书。当时正在更定法律,姚文然说:“刀杀人一时,法令杀人万世,怎能不慎重呢?”于是阐明法律的意图,查考研讨,务必使法律达到宽大公平。判决诉讼的案件有所平反,回去就面有喜色;曾经怀疑有冤案,力争而没有成功,退下后,长跪自责。又因为明末用刑残酷,上奏朝廷废除廷杖之刑以及镇抚司各项严酷的刑罚。十七年,去世,赐予祭葬仪式,谥号“端恪”。
孙嘉淦,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嘉淦家原本贫穷,他边耕种边读书。康熙五十二年成为进士,改任庶吉士,得到检讨职务。世宗刚即位时,下令众臣都可以给皇帝写秘密奏章。孙嘉淦上疏禀奏三件事:请求皇帝亲睦自家亲属,停止施行捐款买官的措施,裁撤在西部的军力。皇帝召集诸位大臣,将奏章拿给大家看,继而说道:“翰林院竟然容留这样轻狂的士子吗?”大学士朱轼陪侍在皇帝身旁,缓缓回答道:“孙嘉淦的确狂妄,不过我佩服他的胆量。”皇帝过了好一会儿笑着说:“我也佩服他胆大。”提拔孙嘉淦为国子监司业。雍正四年,升任国子监祭酒,让他当值南书房行走。教习宋镐、方从仁等任职期满受到皇帝接见,孙嘉淦进言说宋镐等人都可以重用;皇帝深入追问孙嘉淦,他又说方从仁实在难当大任。皇帝于是大怒,斥责孙嘉淦言辞前后矛盾欺君罔上,削除他的官职,交给刑部治罪,判他挟私欺诈朝廷,依照法律建议处斩。皇帝对众大臣说:“孙嘉淦太愚直,不过他不贪求钱财。”下令免除他的罪责,让他在户部银库效力行走。孙嘉淦出狱后,径直到户部银库当值。果亲王允礼当时兼管户部,疑心孙嘉淦原是大臣,遭受贬黜,会不屑于从事财务杂事;又听流言说孙嘉淦沽名钓誉,收银入库时不认真导致分量都不够。果亲王于是到场视察,只见孙嘉淦正手执衡器称量,跟下吏仆役杂坐在一起,跟他们同样辛苦出力。问到他收纳的银两,原来另放一处,认真核查,发现没有丝毫多余或不足。把实情上奏皇帝后,皇帝更加器重孙嘉淦。雍正十二年,下令他代理河东盐政。
雍正十三年八月,高宗即位,召孙嘉淦来京,以侍郎身份候补。升任刑部尚书,统管国子监事务。河南郑州有疑难案件,朝廷派使者前去查勘,还是不能查明真相。皇帝指派孙嘉淦前去审理,查明其中冤情,使十多个人全都免罪。
乾隆三年四月,改任吏部尚书,照原兼管刑部事务。九月,直隶总督李卫弹劾总河朱藻贪婪卑劣耽误工程,朝廷派孙嘉淦与尚书星讷亲身前去审理,查明实情,依照法律治罪。十月,孙嘉淦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当时国都及附近一带实行禁酒令,执行得特别严厉,犯法入罪的人很多。孙嘉淦上疏道:“孟子说‘君子不拿养活人的东西来加害人’,禁酒本来是为百姓生活着想,反而滋扰百姓到如此地步,由此看来设立法令不能不慎重考虑啊。”奏章呈给皇帝之后,皇帝下诏解除这项禁令。
十七年,再次被提拔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十八年十二月,孙嘉淦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赠谥号为文定。
孙嘉淦任官设定八条守则,这就是:“对国君忠诚而不自我炫耀;与同僚相处礼貌尊重而不自高自大;避让争权夺势之处;建功立业而不沽名钓誉;办事务求善始善终不留尾巴;语言简明删除冗词赘句;自守本分不结党营私;支出收入要清楚节俭。”用八约来警戒自己。他早就已经凭直言劝谏得到赞誉,乾隆年初,他上疏匡正皇帝治理天下的伦理道德,更是得到当代人的敬慕。四年,京师市民中传播孙嘉淦上奏弹劾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人的抄录稿件,高宗下令让步军统领、巡城御史严禁传播。十六年,有人又在传播孙嘉淦上奏斥责皇帝无道,说皇帝存在“五不可解、十大过”缺陷的抄录稿件,云贵总督硕色把这事报告了皇帝。皇帝下令追查事情根由,派出使者监理审查。事情辗转牵连,涉及六省,用了三年时间,才判定是江西卫千总卢鲁生假托孙嘉淦名义伪造文稿犯罪,判处死刑。高宗得知不关孙嘉淦事,加恩不贬黜孙嘉淦,孙嘉淦更加自我警戒。他曾经著书阐述《春秋》的义理,自己感到立论有缺陷,就将自己的著作销毁了。

诗人赵尔巽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赵尔巽

赵尔巽,字公镶,号次珊,又名次山,又号旡补,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奉天铁岭人,祖籍山东蓬莱。清代同治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后任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 查看详情>>

诗人赵尔巽作品: 《李清时传》 《于成龙传》 《李森先传》 《彭鵬传》 《冯子材传》 《孙嘉淦传》 《黄贞麟传》 《张伯行传》 《王士祯传》 《赵国祚传

《姚文然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