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溪记》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柳宗元文言文:游黄溪记更新时间:2020-01-10
注释
黄溪:在今湖南祁(qí)阳大忠桥,湘江水系,二级支流黄溪河,于祁阳白水镇汇入一级支流白水后流入湘江,唐代属永州。
之:到。
晋:古诸侯国名,今山西西南部,位于永州北面。
适:到。
豳(bīn):古国名,唐代邠(bīn)州,今陕西、甘肃地区,位于永州西北。
极:极远到达。
吴:古国名,今江苏省境,位于永州东北。
楚:古国名,今两湖地区。
越:古国名,今浙东、福建一带。
名山水而州者:以山水著名的州。州:唐代行政区划的一级名称,略当于今“地区”一级。
以百数:数以百计,即“有好几百个”。
永最善:永州的山水最佳。
环永之治:围绕永州的治所。
浯(wú)溪:源出湖南祁阳西南松山,东北流入湘江。唐代在永州境,诗人元结居溪畔,名溪为“浯”。
湘之源:湘江源出广西兴安,此指唐代永州属县湘源,今广西全州。
泷(lóng)泉:地名不详。
东屯(tún):黄溪畔的村庄名。
黄神祠(cí):黄溪居民所立祠堂。
祠之上:即篇末所说“今祠在山阴溪水上”。
墙立:像墙壁似矗(chù)立。
丹碧之华叶骈(pián)植,与山升降:形容两座山盛开红花绿叶。“华”同“花”;骈植:并行种植。
其缺者:指缺花叶。
水:即黄溪水。
黄神之上:从黄神祠沿溪水溯源而上。
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初潭:第一个水潭。
殆(dài):几乎。
状:形容。
其略剖大瓮(wèng):指初潭的大概轮廓像剖开了的大陶罐。
侧立:倾斜地放着。
千尺:潭在山上,喻其高。
黛(dài)蓄膏(gāo)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渟:水停止不流。
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形容“有鱼数百尾”从上流急速游来的情景。
会石下:聚集在溪底之下。
石皆巍(wēi)然:指溪流两边的山石都又高又大。
峻(jùn)流:从高而下的急流,即黄溪。
颏(kē)颔(hàn)龂(yín)齶(è):均指人类面部嘴唇以下的部位。颏:两腮和嘴下面部位;颔:下巴;龂:牙根;齶:牙床。
鹄(hú):天鹅。
一状:与第二潭附近地势形状一样。
锵(qiāng)然:流水声铿(kēng)锵。
大冥(míng):海一般大;“冥”同“溟”,海。
舒:坡度小。
土田:泥土和田地。
黄神为人时:当黄神还是凡人、尚未成神时。
传者:介绍关于黄神传说的人。
黄神王姓:黄神本姓王。
莽(mǎng):王莽,字巨君,汉元帝妻王皇后的侄子,汉平帝时擅政篡汉,改国号“新”,世称“新莽”。
世:后嗣。
更号:改姓氏。
深峭(qiào)者:深山险崖的地方。
潜(qián):潜居藏身。
余黄、虞(yú)之后也:我本是黄帝与虞舜的后裔。王莽擅权摄政后,曾说王姓是黄帝的后裔,虞舜的嗣息。(见《汉书·王莽传中》)。
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所以把曾是汉平帝皇后的自己的女儿封作黄皇室主。王莽的女儿是汉平帝的皇后。平帝死后,王莽摄政,尊其女为皇太后。王莽立新朝,改其女为安定公太后。王莽想叫她改嫁,改称为“黄皇室主”,意思是新莽的公主,表示与汉断绝。(见《汉书·外戚传下》)。
声相迩(ěr):语音相近。
有本:有根据,即指上述王莽自谓黄帝后裔及改女号之事,可作黄神从姓王改姓黄的根据。
验:证实。
是:指黄溪一带。
咸安:都安心居住。
焉:兼词,于之。
有道:谓黄神给黄溪居民以太平。
俎(zǔ)豆: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案盏。此用作动词,祭祀。
为立祠:给黄神修建祠堂。
后稍徙(xǐ)近乎民:后来在靠近村民处改建今祠。
山阴:山的北面。
元和八年:即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启:引导。
白话译文
北面至晋地,西面到邻州,东抵达吴地,南濒临楚越交界之地,在永州周边广大的地域范围内,山清水秀之州可以以百来计算,其中永州风景最美。在永州治所的百里之内,北至浯溪,西至湘江的源头,南至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山川秀美的村庄又有上百个,其中黄溪的风景最优美。
黄溪距离永州城约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就到达黄神祠。黄神祠后面的高山陡峭险峻,犹如两面站立的高墙,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这些花花草草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那些没有花草的地方,则是悬崖峭壁和各种岩洞。黄溪水底铺满了小石头。过了黄神祠,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溪水汇聚在这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有数百尾鱼儿游来游去,相聚在石头底下。又往南走百步,来到第二潭。周边的岩石高峻耸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潭下散落着许多平整的大石块,可以当桌凳坐下来畅饮。(石上)有一种红头黑翅膀的鸟,大的像天鹅、朝东面站立。从这里再往南数里,地貌变化不大,树木茂盛,山石清瘦,流水锵然有声。再往南行一里,来到一片广阔幽深的平野,这里依山傍水,山路平坦,水流舒缓,有土地田园。黄神活着的时候,就居住在这个地方。
有资料记载:“黄神姓王,是汉末王莽的同宗。”王莽死后,王神改姓黄,逃到这里,选择这个险峻的山沟隐居下来。起初王莽曾经说过:“我本是黄帝与虞舜的后裔啊!”所以把曾是汉平帝皇后的自己的女儿封作黄皇室主。黄与王语音相近,而且又有(王莽自谓黄帝后裔的事实作为)根据,所以传言的人愈发相信其真实性。黄神定居这里以后,百姓认为他能给黄溪居民以太平,都安心地居庄下来。黄神死后,百姓不仅祭祀他,还为他修建祠堂。后来祠堂逐渐迁移到百姓聚居的地方,现在祠堂在山北的溪水边上。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我出游归来为他写下这篇文章,供以后喜欢游历的人参考。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交代黄溪的位置。虽然文章题为《游黄溪记》,但一开始并不径直写出黄溪,而是先设笔墨,步步进逼。先概述以山水见称的州,大笔淋漓。下“永最善”三字,文章迭进,带出永州胜景。再着一“环”字,将视线集中永州。然后,推出以山水著名的村子,使范围进一步缩小。在几经跌衬之后,黄溪才赫然在目,进入卷面。作者在用笔时,似围野狩猎,逐渐圈小区域。这样不仅让人们了解到黄溪之所在,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它的美。
第二部分描写黄溪之美。这部分主要是围绕黄神祠、初潭、第二潭而展开。黄神祠无甚可写,则写祠上两山陡立如墙,山上并排长着红花绿叶,此花叶“与山升降”,随着山势高低起伏,神采宛转,奇趣横生。随后,笔锋转至窟洞。窟洞处于山间的凹陷缺口处,形状别致,洞内自是一派清幽。以上写山写洞,仿佛是顺手拈来,实际甚有深意。作者对于祠宇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侧面的山与洞,用壮观的和奇巧的画面交互映衬来表现因此显得格外有力。写初潭,先概括一句“殆不可状”,文章从观赏感受落笔,设置悬念,迫人追读,引人人胜。接着勾勒潭之全貌:“若剖大瓮,侧立千尺”,突出其高深的特征。然后对潭中细细地描绘:“黛蓄膏渟”,这是水色,既有青绿纯净的色感,又具润滑如脂的质感;“来若白虹”,这是水流,使人欲见水波荡漾的美景;“沉沉无声”,这是水声,“无声”也是“声”的一种表现,说明溪水积而成潭,既深且厚,故而无声。如果说对水色、水流、水声的种种描绘是电影中一个个摇曳生姿的全镜头的话,那么以下二句对游鱼的描写则是一个特写镜头“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活现了游鱼悠闲嬉戏的情态。于鱼见水,绝非闲笔。作者在完成了游鱼这个特写镜头后,又将镜头对准第二潭上的石头:“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齶”,不但写出了石形的参差怪异,而且赋予生命力。“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与上石相对照,一奇一平,亦具妙趣。忽然又涉笔写到“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与上文的“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两个“方”字表明,无论是鱼还是鸟,都是作者此游即目所见,写景状物之间,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存在。随后,描绘南方数里之外的壮树、瘦石、水鸣以及大冥的山舒、水缓、有土田……使整个画面境界开阔,尺幅之中具万里之势,展现无尽的诗意。
第三部分写黄神的传说。这部分意在说明黄溪、黄神祠名称的由来。“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神既居是,民咸安焉”,还是一个平常人的样子。后来老百姓“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这才成了“神”,但又“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也是与老百姓接近的。第三部分写神的同时也还提到人,是文中不可少的笔墨,让山水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诗人柳宗元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查看详情>>

诗人柳宗元作品: 《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楥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种白蘘荷》 《闻黄鹂》 《赠江华长老》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入黄溪闻猿·溪路千里曲》 《饮酒·今夕少愉乐》 《泾水黄·泾水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游黄溪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