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王绩古诗: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更新时间:2017-02-27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是隋唐时期诗人王绩的诗作。这是一首思乡诗。作者在外居官多年,思念故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时,遇见了家乡来的人,便殷勤问起亲戚朋旧、居室池台、园林植树等情况,表达了恋念故乡的情思。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底或翌年初,王绩三十七八岁,友人薛收曾到龙门访问他,促其出山,不久,他就应召入长安,待诏门下省。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王绩四十三岁,他的兄长王凝以监察御史身份弹劾大臣侯君集,涉及太尉长孙无忌,王氏兄弟受到压抑,王绩以“脚疾”罢归。此诗或作于诗人旅居京华,两次归田之前。而以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的可能性最大。诗人由于见到了远道而来的乡人朱仲晦,稍事寒暄,即亟不可待的询问故乡情况,因此做出此诗。
注释
①旅泊:漂泊,这里指在外做官,未能归乡。
②敛眉:皱起了眉,这里指掉泪动容,是表达思乡之情。
③衔杯:喝酒。
④访:询问。
⑤屈曲:详细周到。
⑥衰宗:衰微的宗族,是一种自谦的说法,犹言“寒家”。
⑦羁(jī)心:羁旅的情怀。
⑧下泽:车名,是一种适于沼田行驶的短毂车。
⑨莱:草名,又名藜。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田间、路边、荒地、宅旁等地,为古代贫者常食的野菜。
白话译文
漂泊在外已多年,岁数大了还不能怀乡。在门前忽然遇到一位客人,他说是从故乡来的。皱过眉头一起握手,止住眼泪一起饮酒。情意恳切的询问旧朋友,弯腰俯身地问起孩子们。衰败的家族有很多兄弟侄儿,哪个去观赏园池亭台?旧日的庭园如今还在不在?新树也该会栽上了。柳行植得疏密合适,茅草房修剪得有宽有窄。从哪里移来的竹子?又栽种了几棵梅树?渠沟里不该断绝水流,石头上总会生长青苔。院中的果实哪一种先熟?林中的花哪一种后开?客居的心情只想多询问,为我回答不要让我猜。不久将乘坐下泽车驱马而行,回去铲除旧院中的杂草。

诗人王绩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王绩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 查看详情>>

诗人王绩作品: 《病后醮宅·公干苦沉绵》 《赠学仙者》 《在边·客行秋未归》 《初春·春来日渐长》 《山中别李处士》 《阅家书·张氏前钞本》 《新园旦坐·林宅资馀构》 《冬夜载酒于乡馆寻崔使君善为》 《游仙·上月芝兰径》 《黄颊山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