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秦 > 孟子 >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

朝代:先秦作者:孟子更新时间:2017-03-28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作者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 查看详情>>

孟子古诗代表作品: 《齐桓晋文之事》 《治天下》 《仁义与和平》 《邹与鲁閧》 《诸子喻山水》 《日攘一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名句》 《夫子当路于齐》 《齐桓晋文之事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章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是“尽心焉耳”,尽心的论据是自己赈灾救民,且邻国之政,无如寡人用心,结果是“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因此提出疑问。先试从梁惠王自己标榜的尽心于国的表现赈灾救民人手分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赈灾救民是它...'

查看详情>>

注释 1. 梁惠王: 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4.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查看详情>>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

查看详情>>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郭伋守信》 - - 无名氏 - -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 文言文《夸父追日》 - - 无名氏 - -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 文言文《孙权传》 - - 陈寿 - -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汉以策远修职贡,遣使者刘琬加锡命。琬语人曰:“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
  • 文言文《书叶机》 - - 龚自珍 - - 鄞人叶机者,可谓异材者也。嘉庆六年,举行辛酉科乡试,机以廪贡生治试具,凡竹篮、泥炉、油纸之属悉备。忽得巡抚檄曰,贡生某毋与试。机大诧。初,蔡牵、朱两盗为海巨...
  • 文言文《宋太祖怕史官》 - - 司马光 - -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苑,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
  • 文言文《商於子驾豕》 - - 宋濂 - -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
  • 文言文《司马懿诛曹爽》 - - 司马光 - - 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总万机,典禁兵。初,清河、平原争界,八年不能决。冀州刺史孙礼请天府所藏烈祖封平原时图以...
  • 文言文《妇人爱子》 - - 司马光 - - 秦伐赵,取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求救于齐。齐人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可。齐师不出,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
  • 文言文《张淳传》 - - 朱由检 - -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
  • 文言文《孔思晦传》 - - 宋濂 - - 孔思晦,资质端重,而性简默,童丱时,读书已识大义。及长,授业于导江张翌,讲求义理,于词章之习,而弗为。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未尝懈,远近争聘为子弟师。至大中,举茂才...
  • 文言文《张昉传》 - - 宋濂 - - 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父汝明,金大安元年经义进士,官至治书侍御史。昉性缜密,遇事敢言,确然有守,以任子试补吏部令史。金亡,还乡里。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乡人有执左道...
  • 文言文《郭震传》 - - 欧阳修 - -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长七尺,美须髯,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
  • 文言文《李敬玄传》 - - 刘昫 - - 李敬玄,亳州谯人也。敬玄博览群书,特善五礼。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敬玄虽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请,不避寒暑,马周及许...
  • 文言文《董宣传》 - - 范晔 - -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今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
  • 文言文《景清借书》 - - 无名氏 - -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
  • 文言文《秦攻宜阳》 - - 刘向 - - 秦攻宜陽,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陽必拔也。”君曰:“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
  • 文言文《欧阳晔破案》 - - 无名氏 - -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rdqu...
  • 文言文《廉耻》 - - 顾炎武 - -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
  • 文言文《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 - 刘秀 - - 车驾至临溜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
  • 文言文《展喜犒师》 - - 左丘明 - -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