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图·马蹄一蹴荆门空》鉴赏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赤壁图·马蹄一蹴荆门空更新时间:2021-01-15
全诗十八句。开头八句写赤壁之战的成因和孙郎火烧、曹操败逃的情景。
“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两句描述了曹操大军南下的盛况。“荆门空”,曹军一到,全荆州就空了,无一抗曹之军了。因为从刘琮者已投降,从刘备者已南下。“一蹴”而“空”,表明了曹军军威之雄壮。“鼓声怒”既承“马蹄”而来,又直贯而下,“与江流东”。战鼓怒号,其声若雷,与江流一齐东下,直指东吴。形象地表现了曹军声势的浩大。曹军当时“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来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其势之大,其威之壮,战马疾驰,鼓声怒向,曹军一到,东吴也该向荆门一样,望风而降了,“一蹴”而“空”了。但是“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此句写草擦控制荆州之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心理,错误估计并轻视了对手孙权,导致兵败。“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这两句描写孙权的气概和威势,写出了孙权的神采,为曹操败北提供了依据。孙郎“叱咤生云风”,于是“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这两句描写孙郎指挥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壮阔景象,重彩浓墨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战斗的激烈雄壮的场面。
接下来两句承上启下:“至今图画见赤壁,仿佛烧虏留馀踪。”这两句,一赞赤壁图的逼真,一引出下面东坡游赤壁作赋作词以至于作者由此生发的感慨。
最后八句写苏东坡赤壁夜游及诗人自己的感慨。“令人长忆眉山公,载酒夜俯冯夷宫。”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苏轼的仰慕与钦羡。苏轼的月夜泛舟,载酒寻幽的行为使作者心驰神往,情不自已,所以要“长忆”了。接下来四句,一句一意,诗人借苏东坡之事从四个方面抒发自己对人事的感慨,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境。诗人一叹兴极优生。“事殊兴极忧思集”的“事殊”,是指孙曹在赤壁血火相搏之事与苏轼在赤壁乘兴而游之事的“殊”。苏轼在“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乘兴出游,既是乘兴,当然就有兴极兴尽之时,这时就要“忧思集”了。苏轼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千古人忧;“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自己发已华而功名未立,贬于此地而忧。诗人此时“国破家亡此身留”,一堪忧;“白头岁月黄尘底”,终老乡间,无所作为,二堪忧。因此,该处的“忧思集”,正是作者借古人之杯来浇自己的块垒了。二叹天澹云闲:“天澹云闲今古同”,诗人在这里是说,天对于苏轼和自己的“忧思集”是不管的,表现了诗人对上天对苏轼不公平的愤慨。而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对多舛命运的不平。“今古同”三字,绾合苏东坡与诗人自己。见出了诗人的“哀伤感痛”。三叹得意江山。“得意江山在眼中”,诗意一转,诗人的情绪从愤激转入旷达。“得意”二字见出诗人的旷达超脱。四叹世无英雄,“凡今谁是出群雄?”在金国国难当头的时刻,诗人也曾热切地盼望英雄来挽狂澜,转败局;救国君,收金瓯。但结果是,国亡君死,诗人“空将衰泪洒吴天”。透过“凡今谁是出群雄”的反诘问句,可以看出诗人愤激的情感。最后两句,诗人评点英雄,揭出主旨。“可怜当日周公瑾,憔悴黄州一秃翁。”诗人紧扣诗题《赤壁图》来指点“出群雄”:一是可爱的当年火烧曹军的周公瑾,一是因不得志憔悴了的秃了发的贬到黄州游赤壁的苏东坡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赞扬周瑜,把周瑜当作一时豪杰之首,极为夸赞,所以此处用“可怜”来称誉周瑜。在慨叹了世无英雄之后,诗人极力夸赞周瑜这位当年烧赤壁,破强虏的英雄,蕴涵了对在金国衰亡之际将帅无能,救国无人的哀痛。从对苏东坡的推誉中又可以看出诗人自比苏子,为斯人憔悴而感伤的情思。
该诗慷慨悲怆,恢弘壮旷。描述战事,高屋建瓴。“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大处落笔,曹军之威,孙刘联军之危,顿现眼前。“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重处着力,争战之烈,场面之壮阔,尽在笔下。评论人物,情韵激越。论孙郎,“矫矫人中龙”,夸赞之意,明晰豪迈;赞公瑾,“可怜当日”,既见出“雄姿英发”之可爱,又见出“当日”“谈笑间,强虏烟飞灰灭”之功绩;议苏轼,“载酒夜俯冯夷宫”,钦羡之意油然;“憔悴黄州一秃翁”,同病相惜之情,愤激不平之气,蕴蓄于中。而“长忆”二字则将诗人以苏轼为同道,萦绕于心的情感表露无遗。
全诗章法奇肆,兴会所至,挥洒自如。开篇两句,破空而来,如疾风骤雨,迅不可挡,给人以突兀劲峭之感。开篇之后,直趋而下,描述赤壁战事,笔酣墨饱。声若“疾雷”,色染天“红”,血火相搏,生死决斗,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正如前人所评“点染酣恣”。“至今图画见赤壁,仿佛烧虏留余踪。”顿束满足,开启自然,而“令人长忆眉山公”又接得神气凑泊,很自然地就由赤壁战事的描叙转入了苏轼诗意的探寻。苏东坡当年游赤壁,载酒泛舟,探幽思古,兴致是多么的高涨,神采是多么的飞扬,但“兴极忧思集”,“天澹云闲今古同”,对苏轼之事给以总括,而“今古同”以“古”结苏轼,以“今”启自己,用一“同”绾结古今,连接两人,细针密线,叹为观止。“可怜当日周公瑾,憔悴黄州一秃翁:”卒章显志,突现出诗人赞誉前贤,寄寓感慨的主旨。全诗或起或承,或承或转,恍如万壑千岩,烟出云没,错落层出,变化无穷。
[1]木兰:香木名。芙蓉:木芙蓉,秋季开花。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首联写出九疑山下秋天里还是繁花似锦,白云悠悠。
[2]颔联表达对舜帝的怀念之情,上句指舜帝不远万里离开家乡南巡并长眠于九疑山,下句写圣贤已经长别,无法见面。
[3]引:引起,这里指形成。轻素:轻盈的白练。颈联写作者乘着月色渡过九疑山下的渡口,月光下江面的水气如白练横江。诗句表达了作者感伤时势和身世的情怀。
[4]尾联写作者夜宿九疑山下,山中猿啼、窗外坠露,诗人无法入眠。

诗人元好问资料

鉴赏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赤壁图·马蹄一蹴荆门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