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涿州沙上饮盘桓》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王安石古诗:出塞·涿州沙上饮盘桓更新时间:2019-06-21
注释
1。出塞:古乐府曲名,多写边塞之事。塞,边塞,指宋和辽交界的地方。下文曰“涿州”,当时所谓“塞外”,故用此名。
2。涿(zhuō)州:今属河北,在高碑店以北,当时属辽。沙上:沙丘,指北方平原。饮:饮酒,进餐。盘桓:徘徊,逗留。
3。春风小契丹:契丹人歌舞名。南宋人范成大《次韵宗伟阅番乐》有句:“绣靴画鼓留花住,剩舞《春风小契丹》。”契丹,我国当时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属东胡族。它建立起辽政权,和北宋并立,疆域最大时南到今河北、山西北部。
4。塞雨:边塞上的风雨。燕泪:指燕地百姓流下的眼泪。
5。蒙蒙:细雨迷蒙貌。汉衣冠:指汉族士绅,即作者一行。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是士以上的服装。
白话译文
我出使到北方的涿州,在广漠的沙丘上饮酒应酬,看着契丹人轻歌曼舞,周围的一切使人心揪。
边塞的风雨是这样凄凉忧愁,燕地的百姓望着我们热泪长流,禁不住自己的愤慨伤忧,眼泪伴着细雨打湿了我的衣袖。
这首诗前两句写进入辽国境内涿州地方,宴饮和歌舞,都只能在沙滩上举行。透示出地方的荒凉。作者作为使臣受到辽方酒食、歌舞招待,但他的心里很不平静。涿州一带及其以北地区原为宋疆土,现在却成了辽境。他看到当地的百姓,百姓看到他这宋朝使臣,真是百感交集。
后两句诗写的就是这种场景:边塞正好下起雨来,百姓看到作为宋朝使臣的作者都哭了起来,好像是雨水把泪水催落下来一样;这蒙蒙细雨和着泪水把作者的衣衫也打湿了。燕地汉人看到宋使来临,顿然忆及故国,不禁伤心泪下,而这时恰好天降细雨,“蒙蒙吹湿汉衣冠”,是泪是雨,浑然莫辨。悲痛之情,充满字里行间。
诗中真实地表达了北方人民对宋朝深沉的思念眷怀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满腔悲愤。诗中巧写塞雨,把雨水和泪水、景物和情感交融在一起,这种新颖巧妙的构思,不仅是特殊环境下的需要,而且更感人肺腑,具有很强的艺术力量。
全诗以悲欢作对比,以“巧催”二字为肯繁,用意深曲。辽方歌舞欢宴,而北方(旧燕云十六州地区)的汉族百姓则热泪盈眶,表现出对宋朝深深的思念。诗含蓄而巧妙地以“燕泪落”“吹湿汉衣冠”寄寓深沉的感慨,写出了汉使与没辽汉族父老间不言而喻的情感交流与深切共鸣。意境十分动人。

诗人王安石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 查看详情>>

诗人王安石作品: 《悼慧休·休公遂不起》 《赴任楚州·昆仑一支流向东》 《和王微之登高斋》 《寄纯甫·塞上无花草》 《金山·数重楼枕层层石》 《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长老常坦》 《道人北山来》 《示宝觉·火暖窗明粥一盂》 《县舍西亭·主人将去菊初栽》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

《出塞·涿州沙上饮盘桓》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