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墅记》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诗人:戴名世文言文:河墅记更新时间:2018-08-06
《河墅记》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由记科场失意的潘木崖之墅,引出大段议论,抨击科举制度涂毒士人。倒置坚愚的种种弊端。对潘木崖的远遁山林、乐而终身,作者不无欣羡,但由于他的思想性格,使得他终于没有成为一个避世的隐者。这篇散文通过精心描写、刻画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神往的手法,既含蓄藉蕴,也更为深挚,极具艺术魅力。
河墅是戴名世的老师潘木崖在桐城郊外的住宅。潘木崖在科场屡次失意之后,便放弃了入仕的念头,隐居于此,“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作者对此非常羡慕,“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于是作了这篇杂记。
注释
1.江北:这里指长江下游以北地区。
2.绝特:超出寻常。
3.吾县:指桐城县。现为安徽省桐城市。
4.县治:县衙所在地,指县城。
5.郭:城墙。
6.逶逦(wēi lǐ):连绵曲折。
7.潆洄(yíng huí):曲折环绕。
9.奥:深处。
11.潘氏:潘江,字蜀藻,号木崖,戴名世之师末清初文学家、诗人。墅:别墅。
12.褰裳(qiān cháng):将长袍下摆提起。
13.袱:流水回旋貌。
14.畴(chóu):田亩。苍莽:田野青碧,一望无际的样子。
15.羁穷:穷困不得志。
16.遁世远举之士:避世隐居、去避远方的人。
17.科目:指唐代以来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唐代以科举取士,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等名目,故称科目。后世即以科目指科举考试。
18.上之人患之:一些官高位显的人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深表忧虑。患,忧虑。
19.诸生:清代已入学的生员。
20.覃:深。
21.间者:官吏名。这里指主考官。
22.犹然山泽之癯(qú):仍然是隐迹山泽的清贫之士。癯,清瘦。
白话译文
江北的群山,蜿蜒起伏,磅礴雄伟,连绵横卧于皖、豫、鄂三省好几个州县的境内,其中雄奇魁伟秀丽和特别突出的区域,都在我县。县城依山而建,城外林壑幽深,有许多园林沼泽的胜境。出城沿山脚走过西北方向的间隙,群山逶逦,溪水潆洄,其中有条小道,是供打柴人往来的。转几个弯进山,步行二三里,在一条小河的拐弯处,在山峦高耸,岩石壁立的峡谷深处,茂密的林木下,有几排房屋,这就是潘木崖先生的别墅。我提起长袍下摆走进去,一泓清流在庭前缓缓流淌,左边高台峙立,宅旁参天大树环绕。于是,登上高处远望,田野青碧,一望无际,远山重峦叠嶂,松涛阵阵,水起波澜。噫!这就是困顿不得志而避世隐居人士,所赖以优游而自得其乐的良宅,而我的老师木崖先生正是居住在这里。
科举考试被尊贵得很久了,天下读书人没有不为之追求艳羡的,早已深入于膏肓、肺腑之中,全都要求得从这里出身,可未必有适用于天下的地方。其中落第者,未必都不是人才;考中的人,未必都是人才。居于上位的人因此而忧患,于是广泛地搜索寻访,从而涉及到那此隐居于山林中的布衣之士;而士子中也有趁机通过其他途径走了捷径的人,常常可以获取大官的权位。潘先生名声传遍天下三十,也曾与诸生一道屡次参加有司主持的科考。主考官们的好恶与普通百姓不同,常常想着就要高中却又落第了。一旦放弃并远离科考,专下心来深入地思考,精心探究诸子百家之书,创作文章和诗歌而传播于世,世上没有不知道先生大名的。近来朝廷求贤的诏令屡屡颁下,士人获得功名利禄的途径多得很,可先生还是隐迹山泽的清贫之士,与田夫野老打成一片、和睦相处,并将以此种方式安度晚。难道此生只能空手而归吗?
在下久已怀有隐居的念头,可挣扎在世俗社会的沉浮之中,不能马上顺遂意愿,经过先生的别墅而顿生羡慕之心,于是写下了这篇游记。

诗人戴名世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戴名世

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江南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榜眼。戴名世20岁授徒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 查看详情>>

诗人戴名世作品: 《慧庆寺玉兰记》 《河墅记》 《与刘大山书》 《钱神问对》 《醉乡记》 《先世遗事记》 《一壶先生传》 《穷鬼传》 《鸟说》 《画网巾先生传

《河墅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