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个人风味》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张耒古诗:减字木兰花·个人风味更新时间:2017-11-21
“只有江梅些子似”,一句道明,此诗并不专事写梅。借梅写人,“个人风味”,才是真正的写作目的。开头读来,似家常对话。而俗语俚言,一旦入诗,就携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作者浅近的风格也自见。
人如“梅”。作者并不写人,而是不惜笔墨地写梅。“每到开时,满眼清愁只自知”,“清愁”二字写出梅开情感,让人想象。梅也被赋予了一种情思。“只自知”,读来沉郁。有诗人曾道“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都未描绘梅的香、色与姿态,但都表达了自己对雪骨冷香的腊梅的喜爱。张耒为什么偏偏用“清愁只自知”来表现梅呢?难道他在梅里感触到的是“惜花兼怕催人老”?梅尽岁终,明年天涯知何处?张耒才高八斗,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定的命运轨道。北宋神宗与哲宗时期,新旧法的对抗,权力的争斗,他也无法超脱。一年又一年的贬黜,六七年间接连三次谪迁,可以说,十分落魄。而他不亲权贵,不谀蔡京,最后老病孤寂而去,享年六十一岁。一个品着生活无端的苦杯的人,将梅入诗,应当是有很深寄寓情绪的。“只自知”,不道明,意味无穷,令人感喟。
“霞裾仙佩,姑射神人风露态。”作者不直接勾画梅花。再清点一下古人咏梅作品,也极少如此作品。“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辛弃疾道出了其中缘由。梅“骄”不在形与姿,而在于不屈风雪的“神”。“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清人的作品也印证了古人颂梅的普遍心理。张耒也沿袭了这种创作思路,以姑射神人的美赞驻梅之超凡超俗之美。“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风露态”“霞裾仙佩”,飘飘林间雪地,写仙人服饰,实为表现梅花“世外人”之精神。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明代高启的诵吟与张耒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人喻梅,以梅写人,产生一种幻境的美妙,悄然地将文章意旨升华。“蜂蝶休忙,不与春风一点香”,结句趣味横生,劝告蜂蝶,不要急于来采花。其实,冬还驻足在雪里,春天并没有苏醒江水,也没有暖起岸边的芦芽,作者偏偏请来“蜂蝶”,“嘤嘤嗡嗡”的,文章顿时变得活泼轻松。“不与春风一点香”,“不”是对春风的态度。不肯与桃李混芳尘,不正表现了梅的孤傲清高吗?“休”是对蜂蝶们的拒绝,表现梅不求媚俗的高洁品质。
写尽梅品,令我们猜想,“个人品味”如此之高雅不俗,该是一位怎样的人呢?有很多喜爱考据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考查出“个人”的原型,既然诗就是抒写性灵的,它能被世人认同,并流传下来,我以为并非因为某一个人的实际姓名。追求美好的品德,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畏灾难与坎坷,不求地位的富贵,只求拥有心灵的高贵,才能诗之“不朽”的理由。
“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情性之道也”。作者不雕饰文字,自然浑成篇章,字浅而味终不薄。

《海州道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张耒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勾勒了北宋后期江苏北部近海地区农村的画面。第一首写广阔的河水载着一叶孤舟,秋风满帆,诗人于夜航中谛听环视,欣赏着一路风光。第二首,续写第二天白昼所见,景物与夜间的静谧优美有所不同,显得比较萧疏。全诗语言朴实,诗风平和清淡,如同浓淡有致的水墨画,反映了诗人追求朴实自然的情趣,然所写环境偏于静寂,色彩偏于幽冷,给人萧条荒凉的感受。

诗人张耒资料

赏析作者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 查看详情>>

诗人张耒作品: 《都梁亭下·金塔青冥上》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别钱筠甫·春灯欲尽晓鸡啼》 《永宁遣兴·国破空陵墓》 《寓陈杂诗·开门无客来》 《次韵苏翰林送黄师是赴两浙》 《乞钱穆公给事丈新赐龙团》 《题东坡卜操作数后》 《二月五日折梅时经雨梅谢矣》 《冬日杂书·短景冰霜地

《减字木兰花·个人风味》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