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归梦图·别却并州已六年》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家山归梦图·别却并州已六年更新时间:2021-01-15
注释
①并州:古州名,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因诗人是山西忻县人,故以并州指家乡。
②桑榆:桑树和榆树,古人常种植在住宅及村社前后,因此也常用来指代家乡。
③社钱: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为春社。祭祀时击鼓撒钱,儿童以拾钱为乐。掠:争抢。
白话译文
离别那并州已有六年,眼中的归路直如弓弦。
想当年,故乡的春日晴明和暖,门巷中桑榆竞吐绿妍,还记得,骑上那毛驴撒欢在春社,我跟着小伙伴争抢社钱。
组诗第一首,“别却并州已六年”开篇即紧扣诗题中的“归梦”二字,直抒因图兴起的情怀。游子思归,古今亦然,更何况是故乡沉沦,有家难返。“别却”二字,便道出古往今来无数流亡他乡之人那“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思归之情。“六年”之前冠一“已”字,又透露出昼思夜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次句紧承首句而来。弦紧绷于弓之两端,非常直,比弦更直的却是诗人的“眼中归路”。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最短。诗人要以更短的距离嘹望归乡之路,正表现了他那望眼欲穿、思归至切的心情。诗人把抽象的乡思形象化,而且又用了比弦更直这种进一层的写法,把思念的急切表述得更足。二句如话家常,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而奔劲之气已溢于纸端,急切的思归之情已表达得无以复加。
后二句由急切转为舒缓,突然掉转笔墨,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乡图,并以“犹记”二字化实为虚,表达了诗人怀念神往的情思。祭祀时击鼓撒钱,天真烂漫的儿童们拾以为乐。回忆总是美好的,尤其是童年的事。而“掠社钱”尤为诗人所追念。诗人以此事入诗,又以春光明媚、桑榆嫩绿、自家的门巷映照其中的美丽环境衬托,表现了他对故乡的神往。然而如今的家乡已被蒙古铁蹄蹂躏,昔日的太平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犹记”二字传出多少事往人非的感慨。后二句回扣诗题但又不囿于诗题所及图中的画面,而是展开想像的翅膀,由此联想到无数往事,从童年趣事中选择了一件最引人思念的事,放入再创造出的情境中,并用“犹记”二字,挟情韵而出之,既合题意,又无呆滞之嫌,确为以情写景的妙笔。从章法上看,前二句脱口而出,诗势峻急;后二句回应前面的急切之情,但转为舒缓,以景结情,余意深长,给人以无穷的遐思神往,得张弛之妙。

诗人元好问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家山归梦图·别却并州已六年》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