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栾布列传》鉴赏

朝代:两汉诗人:司马迁文言文:季布栾布列传更新时间:2018-09-03
司马迁写这篇传记是饱含感情的。他一面赞扬季布、栾布的优秀品质,称赞他们是英雄好汉,视死如归,重义轻生,死得其所,一面又对刘邦的奸诈、猜忌、残忍和气量狭小等丑恶方面进行大胆的揭露,使其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了他强烈的爱憎感情。文中有些对话,像季布当廷对樊哙的指责,栾布对刘邦的反驳,理由充分,说理深刻,有极大的说服力。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从而也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又说:“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司马迁受宫刑后,他“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末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故有《史记》之作。由此可见,司马迁非常注重生死关头的选择,不能死得毫无价值。司马迁忍辱而著《史记》,季布忍辱而名显于汉,皆有相通之处。所以,司马迁在赞中说季布忍辱为奴是“欲有所用其未足也”,这恰是《报任少卿书》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季布是楚人,非常讲义气,名声很大。后来,成为项羽手下的将领,好几次困住了汉王。项羽败亡后,汉高祖下令缉捕季布。季布躲到濮阳周氏家里。周氏对季布说:“如果将军能听从我的话,那么我才可以出计谋救你。不然,我宁可自杀,也不愿与你一起被捕。”这是因为周氏怕季布刚烈,一时受不了羞辱,所以先用话截住他。季布答应了,于是周氏剃去季布的头发,穿上褐衣,放在广柳车中,与家僮数十人卖给鲁朱家为奴。当初,项羽英雄盖世,而季布在项羽手下居然能以勇闻名,而且数有攻战之功,实在不简单,可以想像,季布是一个何等刚勇的壮士。卖身为奴,对他这样的人来说当是一种奇耻大辱,但他没有轻易地选择去死,而是忍辱求生。“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这“摧刚为柔”,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意思。当时的人们很佩服季布的这种忍辱精神。有一个例子可以作为对比。淮南王刘长为人刚,骄纵不法,被文帝发配到蜀郡。他就不能够忍辱,说:“谁说我是一个勇敢的人?人生一世间,怎么能够如此愁闷不安?”于是他选择了绝食而死。可见,淮南王虽刚,但还不能摧刚为柔,也就算不得勇敢。
可以说,司马迁描写季布的重点正在于季布能够“摧刚为柔”。《太史公自序》中就说:季布“能摧刚作柔,卒为列臣;栾公不劫于执而倍死。作《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如果说司马迁意在歌颂季布的气节任侠,那么大可不必于开篇竭力描写季布脱难一节,而是可以直接从他为汉臣时事迹写来。至于为什么要先写季布为奴,然后才写他折樊哙、谏文帝,姚苎田说得好:“《季布传》史公赞中独反覆叹息于始之为奴朱家,自重其死处,故起一段亦极意描写,比《游侠传》尤觉精神,而特以能‘摧刚为柔’先下一句断语,然既将其柔处写得奄奄欲尽,势必再将其刚处特一振刷之,方显得始之贬损,大有深意。故接手便将廷折樊哙语写得毛发欲竖,此相救之法也。”本篇后来对季布的描写说明了季布仍是刚直之人,对比之下,前面的忍辱求生就更显得他“摧刚为柔”的难得了。
但司马迁并不是赞成毫无原则的偷生苟活,他也十分赞赏那种勇于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在本篇中,栾布哭彭越一事正足以显示司马迁在这方面的态度。汉高祖以谋反罪名杀彭越,又明诏禁止收尸。栾布作为彭越的故友和下属,置死地而不顾,“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充分表现了他在生死关头义不容辱的精神。就像赞语中所言,栾布确实做到了知道自己的大义所在,所以毫不吝惜生命,可以比得上古代的烈士。在《史记》中,记载有许多这样的光辉形象,如挫折强秦的蔺相如、投身汨罗的屈原、自刎乌江的项羽等等。
司马迁在赞语中说季布“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贤者诚重其死”,栾布“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谈的都是在人生的重要关头选择生死的问题,这就涉及一个人的生死观。司马迁认为:“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廉颇蔺相如列传》)季布、栾布都在其生死关头,衡量客观形势,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可谓“知死”,可谓“勇者”,可谓善“处死”,所以司马迁将他们合为一传,如同双峰并峙,互为辉映,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生死观。
《刘敬叔孙通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收录于《史记》中。是汉初两位重要臣僚刘敬和叔孙通的合传。出自史记。

诗人司马迁资料

鉴赏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查看详情>>

诗人司马迁作品: 《项羽本纪赞》 《孔子世家赞》 《孙子传》 《韩信始为布衣时》 《傅靳蒯成列传》 《屈原列传·屈原者》 《苏秦列传》 《韩世家》 《毛遂自荐》 《曹相国世家

《季布栾布列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