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昨夜半山亭下醉》赏析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临江仙·昨夜半山亭下醉更新时间:2021-01-15
这是一首写给友人的词。上片写游迹。首二句叙说纵情游览的乐趣及逸兴豪情:在半山亭上饮酒,洼尊石畔吟诗。“放船”以下三句,交待泛舟,描摹出天水相映,云树高低的澄明幽美境界。尊石畔吟诗,并放舟于浩淼淅江之上,潇洒自得。尾句是一幅巧对:“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状写了寺山半山亭雄奇清幽的特色。既写这里蓝天如洗、上下空明、玲珑剔透的清幽,又写云树环合、繁花满眼的娇妍。用语和谐优美,清新自然,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伯仲,而意境的开阔,想象的高奇,却有过之。淅江的美景令词人迷醉其中,乐而忘返是自然的。
下片换头,以红尘的杂扰和山中的和乐对比,写出了词人无心仕宦,渴望固守桃源的心情。看红尘,世俗缠绕,人人都在争名夺利,而山中却有着原始的和平和安乐。“外人初到”应该是指从红尘中,从纷扰的世事中来的人,一开始不习惯,不接受山中和乐这个事实,对古朴安乐的状态迷惑不解。词人对武陵溪情有独钟,而此处的美景,就仿佛是桃花林里一般。词人以此来比喻内乡景致,同时也用来申明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归宿。
内乡是一个山城,这里与世隔绝,树木蓊郁,空气新鲜,民风淳厚,和京都洛阳等大城市相比,自然是像世外桃源一般。全词以豪放的情怀,洒脱的笔触,表达了词人清淡的心境,以及在心境中滋生的对功名的淡漠,和对世外桃源般隐居所的深情和向往。上片写景,淋漓晓畅。下片用红尘和山中对比,抒情真挚,最后以“桃花流水”作结,空灵迷离,遐想不已!
《满江红·内乡作》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由秋天树木凋零联想到韶光易逝、 青春难再;下片叙写虚名误人,当及时行乐,纵酒放歌,表达了词人经历冷酷现实后的黯淡心情。全词旷达奔放,豪气逼人。
元好问于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为内乡令,当时他三十八岁,所以词中有“人到中年”的感叹,这首词即作于作者在内乡任上的秋天。

诗人元好问资料

赏析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临江仙·昨夜半山亭下醉》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