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乡悲·踌蹰古塞关》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元结古诗:去乡悲·踌蹰古塞关更新时间:2017-04-10
《去乡悲》是唐代诗人元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系乐府十二首》中的第七首。此诗写一群孤苦的老人离乡外奔的情景。开头一个“悲”字为全诗奠定了悲凄的感情基调。接着写老人搀扶而来的不正常现象,引起的诗人的询问和深思。老人的回答触及了社会现实,然后写老人的愿望。最后写诗人无话可说,揭露了现实的黑暗和残酷。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感情真挚。
这组《系乐府十二首》诗有序言曰“天宝辛末(疑辛卯之误)中,元子将前世尝可称叹者,为诗十二篇,为引其义以名之,总命曰系乐府。”可知这首诗很可能作于天宝十载(751年),时诗人三十三岁,见一群孤苦的老人离乡外奔有感而作此诗。
注释
⑴去乡:离开家乡。
⑵踌蹰(chóu chú):一作“踟蹰”,犹疑,徘徊。
⑶长:增长,这里可理解为吟唱。
⑷孤老:孤苦的老人。
⑸羸(léi)弱:瘦弱。提将:搀扶。
⑹乃言:才说道。
⑺岂:怎么。
⑻仁惠:仁政,德政。
白话译文
我在古老的边塞关口徘徊,吟唱着悲伤的曲调。我在白天走路时遇见一群孤苦的老人,他们个个瘦弱不堪,互相搀扶着走来。听到他们的号呼和抱怨,我就走过去询问其中的原因。他们回答说要不是承受不了官患匪患,又怎么会这样背井离乡?他们虽然哀号抱怨,但心里还是非常渴望能有仁惠的政治的。我想到这些也无话可说,只能独自站在那里为他们的不幸而悲伤。

诗人元结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元结

元结(723-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 查看详情>>

诗人元结作品: 《舂陵行》 《登九疑第二峰》 《登白云亭》 《闵荒诗·炀皇嗣君位》 《漫歌八曲·小回中》 《喻旧部曲·漫游樊水阴》 《五茎·植植万物兮》 《窊尊诗·巉巉小山石》 《题孟中丞茅阁》 《喻常吾直

《去乡悲·踌蹰古塞关》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