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鸿秋·道情》鉴赏

朝代:元代诗人:张可久古诗:塞鸿秋·道情更新时间:2017-08-31
“雪毛”、“神光”两句的第一组对仗,鳌呿鲸吞,奇峭劲拔,如中唐韩愈、李贺笔。“冰坚”、“月寒”的第二组对句,虽亦不失劲瘦,气格已不如前,从风格印象上说,似晚唐马戴、姚合笔。到“一身”、“两鬓”的第三组对仗,就完全成了宋人笔了。起笔的先声夺人,闪动着诗人年轻时气锐情豪、欲求作为的影子,是对“功名念”的富于形象性的诠释;而随后笔势笔力的渐缓渐弱,则映合了历经风霜劳苦磨折后壮志销蚀、心力灰颓的实况。小令虽是集中述写“老来”行路的一段感受,却在文气上给读者带来了字面以外的思索和体味。
“老来莫起功名念”,语淡而慨深。如果没有这一句的总结,那么上文只不过见出了作者一时一地的经历,且缺乏行为的目的及其所蕴涵的悲剧感。而曲末添上了这七字,在读者的眼前,顿时浮现出白发苍苍的诗人,为了追求功名,跋涉关山,眠风宿雨,在冰天雪地之中依然策马踽踽前行的景象。“老来”二字,透露出作者年光蹉跎,一事无成的际遇:则“狻猊革占”、“昆吾剑”之类,便更添出了当年书剑裘马,碌碌奔竞功名事业的破灭感与失落感。这一结点出了“道情”的题旨。通常的“道情”作品,多为清静无欲的说教;该篇却以富于形象感与典型性的切身经历来逼出结论,确实是不落窠臼。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极力刻画天台山高峻、险绝、阴森、寒冷的自然景观。“攒雪剑”,“挂冰帘”使画面具有动感。然而,这些描写不过是为针砭世情作铺垫。末句笔锋陡然一转,“比人心山未险”,比起世态之炎凉,人心之险恶,陡峭的山崖,山间的阴冷都算不了什么。此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借山势之险恶抒写人心更险恶,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这种风格刚健,以景取譬,直抒感慨的作品,在张可久曲中并不多见。

诗人张可久资料

鉴赏作者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号小山;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 查看详情>>

诗人张可久作品: 《钗头凤·感旧和李溉之》 《凤栖梧·惠山寺》 《折桂令·秋思》 《折桂令·写黄庭》 《一半儿·花边娇月静妆楼》 《落梅风·春情》 《木兰花慢·又三高祠下》 《风入松·三月三西郊即事》 《浣溪沙·翠袖清风品玉笙》 《人月圆·一冬不见梅花面

《塞鸿秋·道情》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