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定王台》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袁去华古诗:水调歌头·定王台更新时间:2018-04-01
《水调歌头·定王台》是宋代文学家袁去华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叙述词人登台纵目,周览形胜,追溯昔时的繁华;下阕则抚事伤时,抒发了词人烈士迟暮、报国无门的悲愤。全词以雄健之笔写沉郁之怀,令人哀感无端。
《水调歌头·定王台》大约作于词人担任善化(在今长沙市内)县令期间。词人在一个深秋时节登上定王台览胜,感慨顿生,并将不胜今昔之感升华为感时伤事的爱国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阕九句四平韵、下阕十句四平韵。
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望其母唐姬墓而筑,故名。
楚望:楚地的望郡。唐、宋时,州、郡、县按地势、人口及经济状况划分为畿、赤、望、紧、上、中、下若干等级,形胜富庶的地区称“望”。
湘州:东晋永嘉时初置,唐初改潭州,词中指长沙。
危基:高大的台基。
自西刘:始建于西汉刘发。
霓(ní)旌(jīng):旗帜如云霓,形容仪仗之盛。
依约:连绵不断。
空白九分头:徒然白首。词中用陈与义《巴丘书事》“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来表达作者请缨无路的悲愤。
一夜寒生关塞:比喻金人猝然南侵,攻破关塞。
云埋陵阙(què):皇宫与陵寝都埋没在远方的云雾中,词中指宋都汴京沦于敌手。陵阙:帝王陵墓、京都城阙,均为存亡的象征。
耿(gěng)耿:不安的样子。
徙(xǐ)倚(yǐ):走走停停。
白话译文
定王台建在洞庭湖之滨,位于古湘州地界上。定王台虽然在历经千年之后已经堙没,但是遗迹尚存,那残存的台基,依然高耸百尺,令我想到定王台的修建者西汉的刘发。想当年定王到此游玩时,一定是华盖如云,旌旗招展,如虹霓当空;千乘万骑前呼后拥,声势浩大;急管高歌之声似乎直抵云霄。然而,屈指已几度春秋,昔日的繁华盛地变成了一派衰败苍凉,盛衰无常,兴废两茫茫。
登台远望,只见高大的树木枝叶枯落,长江无止息地向东奔流。对此情景,想到国家的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而自己空怀一腔报国热情却无路请缨、壮志难酬,不由得发出了悲愤苍凉的感慨:书生报国无门,空自白头,而金兵猝然南下,侵占中原,犹如一夜北风生寒,导致万里河山支离破碎、残破不堪。京都沦陷,皇家陵阙黯然被埋没在厚厚的云雾之中,令人愁恨不已。念及此,我耿耿于怀,悲愤难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徘徊往来在秋风寒霜中,夕阳将落,更增人恨愁。

诗人袁去华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袁去华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 查看详情>>

诗人袁去华作品: 《玉团儿·吴江渺渺疑天接》 《红林檎近·森木蝉初噪》 《浣溪沙·庭下丛萱翠欲流》 《诉衷情令·荷花风细竹娟娟》 《惜分飞·雨过残阳明远树》 《谒金门·清汉曲》 《惜分飞·九日》 《柳梢青·钓台。绍兴甲子赴试南宫登此今三十三年矣》 《兰陵王·晓阴薄》 《兰陵王·郴州作

古诗《水调歌头·定王台》的名句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定王台》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