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缑山夜歌》赏析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水调歌头·缑山夜歌更新时间:2021-01-15
上阕提笔触及秋色秋景,本来就有一种苍凉之感。诗人面临高台秋风,看苍烟围裹之中的高大乔木,不自觉地涌上一种暮色高远的秋意来。借用“缑山七月笙鹤”有个典故,一方面缑山的自然美景触动了词人的游仙之思,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感慨万千。“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一联,又形成了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对照。无奈空有豪情壮志,一腔抱负无法施展,身处乱世也只能发出今非昔比的慨叹罢了。
下阕继续抒发诗人对古人的景仰,以一种洒落随分的心情对待人生。学古人“一箪食,一瓢饮”,这里的风和月相对,用“襟”和“片”来做量词,够奇巧。尊前临风月,正是古人浪漫风雅和潇洒旷达的情怀。对古人潇洒归天的心仪之情加了眼前苍烟乔木郁郁之景,更让人心旷神怡,畅思渺远,白云间,青嶂里,长烟落日,碧落银河,自古及今,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人们才能真正恣情肆志,抒发自己长袖善舞的心情。视线里深远幽暗的空间,广大浩淼的天空,让人豪情陡生,看轻现实世界。“长袖得回旋”是在自由自在状态中的自然表现。姿势豪迈超脱,气势不凡,表现了诗人向往自由的精神。并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仙人传说流露出来,可谓“深于用事,精于炼句”。结句自然又合了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之妙。
该篇借道家传说,写人世变化之促,转写夜饮,寄托深远,“流露于不自知”。结尾“谢浮世”,愿作“饮中仙”的念头隐隐现出时政艰危在词人心中留下的阴影。除开端几句描绘实景外,余皆融入幻事,遐想悠悠,远涉世外,流露出词人对世事的厌倦之情。通篇充溢着归隐情趣,风格飘逸。
全词语言凝练而富形象性,写秋山夜景,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水调歌头·空濛玉华晓》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从大视野落笔,写嵩山胜景,进而具体刻画玉溪幽美风光。摹形着色,俨然一幅山水粉绘。次以山川、猿鸟喜得佳客,映衬王革择境之妙;又从山村人情习俗和家人相伴,写卜居之美、登临之欢。歇拍,因玉溪佳境,引出作者有老来终焉之志。全词奇丽高雅,其气韵纵横处,颇有苏词风格。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作者移家河南登封,在这里前后共住了九年。这首词是作者寓居登封嵩山时期所作。

诗人元好问资料

赏析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水调歌头·缑山夜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