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注释

朝代:金朝诗人:蔡松年古诗: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更新时间:2017-06-19
⑴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⑵云根:山石。
⑶金葩(pā)玉蕊:指菊花,黄色的花瓣白色的花蕊。
⑷蜜炬(jù):蜡烛。蜜蜂蜂巢中的蜡可作蜡烛的原料,故以“蜜炬”代称蜡烛。
⑸蓊(wěng):本是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郁勃。
⑹要(yāo):邀请。
⑺度(duó):谱曲。
⑻溜:细流。琅琅: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
⑼斜川:地名,其地在江西都昌县,近庐山。陶渊明有《游斜川》诗。川,平原,平地。
⑽鹄(hú):鸿鹄,一种水鸟。古代鹄又通“鹤”。
⑾清商: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
这是蔡松年退隐山林之后所作出的一首小令。种菊西岩,夜置酒,与友人陈公辅对钦赏乐。花香,泉清,炉香使人陶醉,于是作词一首。
小词字不多,仅36字,然而却给人留连其中,周而忘返的迷人境界。一个“清”字概括了这一境界的特点:泉水清澈,月光清凉,其清在色,在感。水流琅琅,琴质如玉,其清在声在乐。青松黄菊,炉香菊气无一不使人感到清新、淡雅,使人陶醉于纯朴清澈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烦杂的世界。
作者对退隐山林,种菊南山的陶渊明十分敬仰,字里行间透出到陶的倾佩。“斜川松菊”似与陶渊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同趣。陶渊明的清旷高古的精神,与陶借松菊抒发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的心境,无一不令作者折服,不自觉地便流露纸端,见于词上。
这首词与平常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抒情而不露痕迹。表面看上去纯乎写景,不言世事人情,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闲云菊芳的外在展现。但实际上闲云松菊,此情此景不正是人们追求的那种陶渊明式的境界吗?

诗人蔡松年资料

注释作者蔡松年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冀州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政治家。北宋宣和末年,从父镇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担任兼总军中六部事,累..... 查看详情>>

诗人蔡松年作品: 《人月圆·梨雪东城又回春》 《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 《水调歌头·西山六街碧》 《朝中措·玉霄琁榜陋凌云》 《西江月·归对月小酌》 《银州道中·小渡霜螯贱于土》 《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 《点绛唇·半幅生绡》 《念奴娇·倦游老眼》 《水龙吟·乱山空翠寻人

《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