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柴桑人去已千年》鉴赏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野菊·柴桑人去已千年更新时间:2021-01-15
首联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起笔,在一种天地悠悠的岁月感中注人了古今爱菊的归隐者传承不息的精神意绪。同时,显示出今日归隐者高洁的志趣与理想。
颔联在一声感叹中点出了古今归隐士人的共同志趣。上句“鲜明”、“照”等暖色调的词语与下句“疏烟”、‘狼藉”等冷色调的词语对比强烈,在貌似矛盾的感情色彩中,隐含的却是古今爱菊之人共同的人生志趣。
颈联将上一句抒发的感慨进一步引申开来,菊花开放是在“荒畦断垅”的环境里,在西风落叶的“新霜后”,夕阳馀晖的“晚景前”,且有“瘦蝶寒盘”相伴。写景设色,处处突出一个“野”。这样不仅显示出菊花暗香幽发的野性美,而且借此表达出爱菊的归隐者孤傲脱俗的志趣与超然世外的风范。
尾联以拟人化手法点明了诗作意旨。菊花不是在鸟语花香、暖意融融的春天盛开,而是在寒蝉凄切、万物凋谢的秋日开放;也不是在丽苑名园里被人护养,而是在荒野僻壤中自在地成长,这种幽深傲岸、孤芳自赏的品格极其符合归隐者的志趣。同处乱世,东晋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的咏菊志趣中追求的是一种平淡自然、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而元好问在此诗中却是借咏野菊表达一种虽身处乱世但依然保全名节的人格操守。
该诗是一首咏物诗,笔法精工典丽、深细绵密,造境幽微婉曲、古朴朦胧,颇有李商隐咏物诗的情致。首联以爱菊的高士陶渊明写起,由人及物,柴桑人去,菊花依旧应时而发,紧扣题目。颔联紧承首联,又由物及人,在吟咏古今爱菊高士共同情趣的同时,注人诗人细腻深婉的情感。颈联笔法一转,从正面描述菊花开放的环境——荒畦断垅;菊花开放的时节——深秋新霜,瘦蝶寒蝉,处处突出一个“野”字,从而在其中寄寓着归隐士人的品行节操。尾联点明写作缘由,将上面开放的意绪收了回来,从而在这一放一收中,再次表达出归隐者的志趣。
《即事》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对听闻崔立被杀一事的描写,表示了对崔立的深恶疼绝和对哀宗的伤悼之情,也寄寓了诗人对故国思念之情。全诗运词痛快淋沥,情绪悲壮激烈,一个痛心疾首、呼天抢地的累臣跃然纸上,令人感慨。
金宣宗天兴三年(1234)正月,蒙古和南宋联合围攻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六月,金安平都尉李伯渊刺杀了降蒙的金将崔立。元好问在聊城听到此事,写下该诗。

诗人元好问资料

鉴赏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野菊·柴桑人去已千年》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