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顾天锡夜话和留别韵》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李东阳古诗:与顾天锡夜话和留别韵更新时间:2020-11-01
注释
1。永州: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州,治所在零陵,即今之湖南零陵县。元改为路,明改为府。顾天锡谪守之地,就是零陵县,在湖南省东部,湘江上游及其支流潇水在境内汇合,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同知:官名。
2。三湘:今湖南省。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流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
3。潞河:即北京市通县以下的北运河。浔:水深处。
4。潜鳞:深潜水中的鱼。
5。秣(mò)饲:以谷粟喂马。
6。湘女庙:舜的二妃蛾皇女英之庙。相传舜死于苍梧,其二妃投湘水死成为湘水之神。
7。柳公:柳宗元。
8。征科:依科条征收赋税。
白话译文
路途跋涉到了湖南地界已经是三更半夜,路上要经过北运河西岸、浙江东边一带的水路。
深潜水中的鱼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自娱自乐,喜爱马匹之人以谷粟喂马。
友人你要像蛾皇女英柳宗元一样,不放弃自己,爱护自己的子民。
依科条征收赋税虽然是公交的事情,但是征收赋税的时候需要酌情考虑。
首联表明顾天锡所谪之地是湖南东端,接近广西的边远地区。第二句写顾氏出发时要走的基本是一条水路,由河北、山东、江苏而浙江、江西再达湖南零陵。“深”谓所去之地深入;“浔”谓水之深处,则顾氏沿途跋涉山山水水备尝艰险的情状,当在意料之中。颔联两句,用的是别具匠心的比体。海底大鱼当自乐于大海的波涛,那是它任意活动的场所,庄子《杂篇・外物》中曾经这样地描写一条大鱼活动的形态与声势:“骛扬而备髯,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大海方是巨鱼活动的天地,那么一旦失去会怎么样,这是诗人留下的可供联想的余地。好马,知马爱马者,否则正如韩愈所说的“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好马若离开了伯乐会“别马长怀秣饲心”而已。
诗人是顾天锡的知音,诗句深沉而含蓄地道出顾氏的称职、忠于职守与利于他施展才干的原有职务的多层含义,则惋惜之情与不平之气亦于句中渗出。这是从平淡处见深沉的艺术。颈联两句意在告诉友人零陵地方既多名胜古迹,亦多青山秀水,是不可去亦可去的地方。诗中特别举出柳公亭含义尤深。柳宗元曾贬为永州司马,从政之余,悠游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其孤寂苦闷的心情,著《永州八记》。当诗人写到“柳公亭下石如林”的诗句时,隐隐然以此劝慰,使之振足精神,经受住政坛上不免遇到的打击。但仅仅鼓励友人以山水为乐,毕竞是消极的,作为政治家的李东阳不会到此止步,所以诗末两句则是从积极方面鼓励其秉公持政,关心民间疾苦。征租收税正是政府的正常事务,但必须考虑到民力所及。民力所不堪负荷者,务施宽政,这才是解脱自己的最好途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体察、惋惜、同情和劝慰的复杂心态,以一个政治家的心怀来看待、对处政治上的一件不幸事件,从容不迫,不蔓不枝,诚为这类诗作中的珍品。

诗人李东阳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李东阳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 查看详情>>

诗人李东阳作品: 《卿勿言》 《王仁辅见和雪后西华联句用韵答之》 《九日和王世赏韵》 《送萧履庵之镇宁》 《墓山八韵·玉屏耀金》 《斋居日待诸同官不至》 《寄庄孔旸·背郭诛茅草盖堂》 《雪后早朝》 《郊行二首柬张遂逸亲家·芒鞋随意踏青莎》 《正月四日受郊戒复陪庙享是日饮福受胙皆免

《与顾天锡夜话和留别韵》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