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克宏传》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无名氏文言文:柴克宏传更新时间:2018-11-15
柴克宏的父亲柴再用,侍奉吴主有功劳,官至德胜军节度使。柴克宏因为父亲的庇荫担任郎将,曾经担任宣州巡检使一职。他刚到那里时,城墙倒塌,护城河淤塞,当地官吏说,自从田頵、王茂章、李遇相继叛乱,就没有敢(在这里)担任守备的人了。柴克宏嘻嘻地笑着说:“难道有这样的事情吗!”“柴克宏于是大力修缮。后来吴越敌军到来,全城依赖这得以保全。(柴克宏)多次升迁后担任泗州刺史,后辞官回乡担任龙武军都虞候。他喜好施舍,不治理产业,因此家里常常穷到一无所有;然而他本性豪放,下棋喝酒,依然如故。
当时元宗自认为是唐的后人,想要谋划攻取中原,恢复旧业,群臣大多说大话,来迎合皇上的意思,只有柴克宏一个人从不提及军队打仗的事,别人也不认为他了解军事,因此没有被贬职。一段时间后,他出京担任抚州刺史。当时淮南正陷入战乱,吴越敌军窥探时机来侵略,柴克宏于是请求效命沙场。元宗嘉奖他,授予他右卫将军一职,派遣他和右卫将军、袁州刺史陆孟俊一同解救常州。精锐的部队都在长江以北,柴克宏所率领的只有数千名疲弱的士兵,枢密副使李征古供给的兵器、铠甲都是朽坏不锋利的。柴克宏对李征古说:“士卒已经不是训练有素的了,如果得到坚固而锐利的兵器尚且可以用,为什么你所给的都是这样的东西?”李征古对他侮辱谩骂,见到的人都很愤怒。柴克宏知道李征古是狂妄之人,不值得和他争辩是非,安适自在,不为所动。柴克宏到了润州,李征古到底不高兴,上报皇上召回柴克宏,让神武卫统军朱匡业代替他。只有燕王弘冀认为柴克宏可以被任用,最终派遣他去常州。
柴克宏派遣军队到达常州,李征古仍然派遣使者催促他回去。柴克宏说:“我不久就能攻破敌军,你是在做什么,一定是奸人!”命令斩杀使者。使者说:“我是接受李枢密的命令来的。”柴克宏说:“李枢密来了,我也要杀了他!”于是斩杀了使者来示众。然后率领军队进发,在常州大败吴越军队,斩杀万人,俘获数十名将领。自保大元年以来,边界战争大兴,打败敌人的功劳没有超过柴克宏的。朝廷授予他奉化军节度使一职。他又上奏章请求援助寿春,走到泰兴时,伤口溃烂,几天后就去世了,国人没有不心痛惋惜的。谥号是“威烈”。有人说,当初柴克宏的母亲自己上表章称她的儿子可以担任大将,李征古压制柴克宏。柴克宏的母亲又说柴克宏有他父亲的风范,如果不能胜任,愿意没为奴婢或加刑戮,元宗才任用他。等到李征古被诛杀,朝廷下诏书揭露其罪行,也把他羞辱柴克宏的言论作为诈伪之言。
唐代歌曲的词大多是宫体,又都极力来写。自从苏东坡一出现,“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的气象。虽然有时会写宫体乐府,难道就可以用宫体来概括它吗?有人说乐府本来不难写,(但)自从苏东坡纵笔而写之后就很难创作了,这大概是根据优劣来评论,不算是了解苏东坡的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诗三百》所记载的,地位低微的男女忧伤又没寄托的言语,偶尔突然被外物感动触发,充满内心而抒发出来,随口形成而已。当初真想配合管弦、金石之类的乐器,经过圣人的手,来和《六经》一同流传吗?地位低微的男女尚且这样,更何况苏东坡笔墨绰有余力而不经意为之,却要求和前人比高下,这是错的!
从当今来看,苏东坡的过人之处在于,不是故意追求文字的精巧,而是不得不这样就成为精巧了。苏东坡以来,黄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等人,都凭借着擅写歌词而获得声望,(他们)歌咏性情,沉醉于美景,风格清新豪健,声调顿挫抑扬,能引发人的精妙构思。也有语意拙朴率直,不加修饰,却顺应缺点变成美好的一面,都是从苏东坡这里产生的。近年来新轩张胜予也是苏东坡激发的吗?
当时南迁已经很久了,国运日薄西山,民风国家运势有很多为之叹息而流泪的,因此(新轩的诗词中)有很多抒发愤激之情的言辞。我和新轩脾气相同,而且彼此投合,相互都很快乐。有时候相别太久又相距很远,拿他的歌词来读,不由得笑出来,感慨而叹,深思又远望,喜悦得边走边唱,就认为像玉川子品尝孟谏议的贡余新茶,到了第四碗发出轻微的汗时,有生以来愤慨的事全部从毛孔发散出去,真是有这样的道理啊。韩退之《听颖师弹琴》中说:“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琴声忽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我恐怕“颖师”(给韩愈的感受)也不能与它相比。
我已经用这个来评论新轩,于是说给屋梁子听。屋梁子不高兴地说:“《麟角》《兰畹》《尊前》《花间》等集子,在里巷中传扬散播,儿子与媳妇母女彼此交谈传授,艳美淫秽的言语,深入内心,牢固而不可去除,时间久了就和它融合在一起了。佛家说道写诗文规劝淫秽之事,应当被打入割舌地狱。自身知道这是取巧,不知道是恶业。陈后山追悔年少时的作品,以至用《语业》来拟题,你不知道吗?《离骚》中的《悲回风》《惜往日》(篇目),评论的人尚且用‘露才扬己,怨怼沉江’来轻视它。像《孤愤》《四愁》《七哀》《九悼》这样的绝命文辞,《穷愁志》《自怜赋》,让安于处境而无忧虑的人见到,又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呢?安定与动乱是时势;得不得志,是命运(决定的)。(居于)简陋的房屋的下面,自然有现成的快乐,然而放声高歌的哀痛比尽情的哭泣更过分。怎么知道愤慨然后抒发出来的人,不是呼喊上天叫屈呢?世上正用这个来批评你,你又用这个来推及新轩,那用什么自我辩解?”
我对屋梁子说:“你还记得谢东山对王右军说过关于哀乐的话语吗?‘人到晚年,正要依赖音乐来怡悦情性,消愁解闷。只是怕儿辈发觉,减损了这等欢乐的趣味而已。’谢东山似乎不应该说这样的话。如果真让儿辈发觉,难道父亲的乐趣就会减损吗?”

诗人无名氏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无名氏

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 查看详情>>

诗人无名氏作品: 《吴王射狙》 《初过汉江》 《忆秦娥·瑶台月》 《满江红·雪共梅花》 《子夜四时歌·夏歌》 《引声歌·天地之道》 《蓦山溪·青春三月》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 《企喻歌·男儿可怜虫》 《南岳夫人授太上宫中歌

《柴克宏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