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艺术特点
结构独特。《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作者以“疑──察──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本文第一句就提郦道元的说法,提出别人对此说的怀疑,这种怀疑也不是没有根据,而是用钟磬作的实验为依据。这就为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所见的两处声源──石穴罅和大石当中流──作铺垫,从而发出“古之人不余欺也”的慨叹。在文章最后又一次慨叹郦元所说虽对,但太简单了,让世人不能真正明白。而对李渤扣石聆之以此推石钟山得名原因的作法,作者在第一段就表示“余尤疑之”,第二段中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作者对此种验证方法仍是“笑而不信”。待实地考察,得出真相之后,在第三段中,作者又回扣前文“笑李渤之陋”。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是为因事说理的千古名篇。
行文曲折。行文富于曲折变化,是此文的一个突出特色。例如引述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本来是枯燥的内容,作者加上两个辨驳,即顿见精彩。文中写对旧说之疑共有三次,不仅每次写法不同,即便在同一次中,文笔也有曲折。对郦道元,是以人之疑引出己之疑,而己之疑又是以比喻来表达;李渤本来是在纠正郦道元的说法,作者引述时,特别加一句“自以为得之矣”,紧接着陡然一转——“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着一“‘尤”字,说它较郦道元的说法更不可信;对寺僧使小童持斧敲击所谓“石钟”,仅以“余固笑而不信也”一句表示不屑一驳,矛头直指到三百年前得双石“扣而聆之”的李渤,驳李渤全用议论,一针见血,也不同于对郦道元的说法用比喻。而且,此节插在游山之前,也使文章平添波澜。总之,此文所记之事、所讨论的问题虽平常,但通篇几句一折,有些地方一句一转,极起伏变化之致,使议论内容富有可读性。
修饰巧妙。文章以生动的比喻(明喻如“声如洪钟”“如猛兽奇鬼”“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如钟鼓不绝”“如乐作焉”,暗喻如“噌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形象的拟人(“森然欲搏人”),贴切的拟声词(“铿然”“焉”“磔磔”“噌”“窾坎镗”),对所见所闻作了绘声绘形的描写,创造出独特的意境。此文的景物描写也因其巧妙的修饰而形象生动见胜。
语言灵活。文章语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很有特色。对两处鸟叫和两处水声的描写完全不同:写栖鹘是先点鸟名(“山上栖鹘”),再写惊飞(“闻人声亦惊起”),最后才写其叫声(“磔磔云霄间”);写鹳鹤是先写声音(“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然后交代是鹳鹤在叫(“或曰此鹳鹤也”)。前者用拟声词“磔磔”形容其惊叫,后者用比喻“若老人咳且笑”形容其怪叫。两处水声的描写也完全不同:前面的水声是“微波”与山下的“石穴罅”相击而发出的,后面的水声是“风水”与中流大石的窍穴相吞吐而发出的,这是声源不同;前面的“噌如钟鼓不绝”是一种洪大响亮的声音,后面的“窾坎镗······如乐作焉”是一种比较低而悠扬的声音,这是音调和音量的不同;前面是先闻声,后发现山下“石穴罅”,后面是先看见“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然后再写“有窾坎镗之声”,写的顺序也不同。
《潮州韩文公庙碑》是一篇创作于宋代时期的散文,作者苏轼。这篇文章是苏轼于1092年(元祐七年)三月,接受了潮州知州王涤的请求,替潮州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所撰写的碑文。
潮州(今广东潮安县)知州王涤在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重修韩愈庙后,写书请苏轼为此庙撰写碑文。苏轼慨然从命,不久就将手书碑样寄给王涤,这就是著名的散文名篇《潮州韩文公庙碑》。
诗人苏轼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诗人苏轼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文言文《石钟山记》的名句翻译赏析
-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 - - 苏轼 - - -《石钟山记》
-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 - - 苏轼 - - -《石钟山记》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 - 苏轼 - - -《石钟山记》
-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 - - 苏轼 - -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
- 古诗《喜春来·梅残玉靥香犹在》- - 鉴赏 - - 作者:元好问 2021-01-20
- 古诗《登高有怀》- - 创作背景 - - 作者:袁宏道 2020-11-18
- 古诗《老农以命保琅玕》- - 注释译文 - - 作者:谢觉哉 2020-10-20
- 古诗《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 注释译文 - - 作者:纳兰性德 2020-10-12
- 古诗《三垂冈·英雄立马起沙陀》- - 翻译 - - 作者:严遂成 2019-01-15
- 古诗《李崇矩传》- - 注释译文 - - 作者:脱脱 2018-09-19
- 古诗《傅永传》- - 注释译文 - - 作者:李延寿 2018-09-10
- 古诗《倾杯·鹜落霜洲》- - 创作背景 - - 作者:柳永 2018-04-17
- 古诗《谢杜相公书》- - 创作背景 - - 作者:曾巩 2018-03-12
- 古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赏析 - - 作者:苏轼 2017-10-31
- 古诗《柳州峒氓》- - 注释译文 - - 作者:柳宗元 2017-04-19
- 古诗《洛桥》- - 鉴赏 - - 作者:李益 2017-04-14
- 古诗《殷其雷》- - 赏析 - - 作者:诗经 2017-04-04
- 古诗《伤仲永》- - 鉴赏 - - 作者:王安石 2017-03-27
- 古诗《孙权劝学》- - 前言 - - 作者:司马光 2017-03-24
- 古诗《班婕妤三首》- - 注释 - - 作者:王维 2017-03-08
- 古诗《汉江临泛》- - 鉴赏 - - 作者:王维 2017-03-08
- 古诗《旅寓安南》- - 创作背景 - - 作者:杜审言 2017-03-03
- 古诗《麻平晚行》- - 注释译文 - - 作者:王勃 2017-03-01
- 古诗《咏燕》- - 注释译文 - - 作者:张九龄 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