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鉴赏

朝代:清代诗人:王士祯古诗: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更新时间:2020-10-14
首联淡色入笔,描写幽静清美的夜景,抒发触景而生的一缕乡思,诗句中本是谧静而深沉的夜,结合第二联所写内容,可以知道这正是盛夏之夜夜已深沉但作者尚未入眠。作者没有接写,而是将笔宕开,接写四外景物与气氛。
颔联为写雨后夏夜景色的名句。诗句中着墨渲染,仍保持清淡雅致的格调。前句从视觉意象落笔,后句从嗅觉意象着手,这一切都令作者陶醉。静静的万籁无声,静静的如同梦境。更有“池荷闻暗香”,一缕缕的清香,一阵阵飘来,沁人肺腑,令人陶醉。但是,这陶醉是暂时的、片刻之的,因为所有这些景物和由这些景物所得到的感受,都让作者联想起自己的故乡来。又是静止的现象,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似的。
颈联写出作者未曾入眠的缘由。竹树既和门窗相邻,也与池水、暗香相连。因此,这“竹树”就成了一座“桥梁它把济南的大明湖、潮上的沧浪亭以及湖中盛开的荷花和眼前的池水、荷香联系在一起。思乡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作者不由地躺在床上“忆沧浪”了。济南大明湖,湖区有沧浪亭,盛产荷花末联“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用了一个典故,典出《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尾联两句诗,是写思乡之情深、思乡之苦重。想回故乡,但眼下无法如愿;想得心切,却不能实现,将思乡之情推向高峰,在诗人内心世界里是思潮翻滚,难以入眠。动,压倒了静,情,胜过了景。
全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诗人既写景物的静态,更写景物的动态,以静衬动,更显示诗人内心的激情。诗中着意写诗人眼前夜景之美,实是为了衬托故乡景物之美。那在深碧中飞动着的萤火,那远处飘来的荷香,以及那影影绰绰的树木和竹丛,作者只轻轻用了一个“忆”字,就把它们全都归入大明湖、沧浪亭的描绘之中了。具体而又朦胧,仿佛在眼前,又仿佛在远方。形神兼备,让人们领略到它的幽邃的诗意。
诗句用典贴切,增大了这首短诗的容量。诗中的“此夕南枝鸟”,并非真的写鸟,也不是把自己比做鸟,而是用了典故,引进《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的内容。这里的南枝鸟,就成了“游子”的代名词。而“衣带日已缓”.明明写的是闺妇之情。王士祯引用此典,恰好把由于思乡与闺妇思夫两种情怀结合在一起,构成我思家乡景,家乡思我人的圆满境界。
《寄陈伯玑金陵》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为怀友诗,第一、二句写春天到来回忆起令人桥头分别的情景。第三、四句写原想折柳寄相思,怎奈隔着大江而又风雨潇潇,只好吹笛寄托情感。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此诗的巧妙把怀友的深情寄寓在含蕴丰富的意象之中,刻画景物虚实结合,化用典故不露痕迹,整首诗于惆怅迷茫中透露出缥缈高远的意境。
该诗具体创作年份未知。王士祯于扬州任推官时,陈氏客居金陵仰慕王士旗而数次过江拜访,王士祯安排他居古文选楼,料理招待颇周到。当陈氏从扬州返回金陵有年,王士祯心中却始终盘郁着一股思念甚至担忧之情。当初春时节, “东风作意”吹绿了杨柳枝条,作为多情善感的诗人自不会无动于衷。于是有《寄陈伯玑金陵》之作。

诗人王士祯资料

鉴赏作者王士祯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查看详情>>

诗人王士祯作品: 《凤阳鼓楼楹联》 《冶春·今有东风太狡狯》 《高邮雨泊》 《秦淮杂诗·旧院风流数顿杨》 《题烟江叠嶂堂》 《点绛唇·春词》 《初春济南作》 《题吴历画·蟹舍渔湾入杳冥》 《秋柳·桃根桃叶镇相连》 《题述鹿轩诗二绝句

《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