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阳朔》鉴赏

朝代:现代诗人:董必武古诗:游阳朔更新时间:2020-10-20
这首诗表现了董必武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那种昂扬、乐观的精神状态,第一首重在写景,第二首则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领袖人物的宽心胸怀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两首诗都融情于景,用纤细的笔触,独到的视角,把雨天行舟的怡情和时代跃进的豪迈都在一幅春游图中展现出来。
广西荟萃天下名胜,桂林自不待言,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阳朔在桂林南面,更有“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誉。从桂林向阳朔,顺漓江而下,两岸风光,处处迷人。夹岸青山,争奇竟秀,峰回路转,层出不穷。不用说那依依岸竹,茵茵青草了,悠悠绿水即便不荡舟其上,也足以让人心醉沉迷。而这里的第一首诗,正是描写细雨蒙蒙之中,泛舟漓江春水的情景。
“漓江春水绿悠悠”,是写春潮初涨时的漓江,绿水荡漾,“绿悠悠”三字以悠长无尽的韵味奠定了本篇的基调,似乎在悠悠春水的铺展中有着心绪令人迷醉的飘摇。“细雨昙天结伴游”,冒雨游江,不光从侧面衬托出了董必武一行人的游兴浓厚,精神昂扬,“细雨昙天”,烟笼雾绕,也给如画漓江,平添无限风光。“山色空蒙雨亦奇”,更是“两岸奇山看不尽”了。结尾一句“碧莲峰下泊行舟”,极具艺术魅力,既展现了他们心旷神怡的心情,也颇见豪情和结构上的功力。
碧莲峰在漓江右岸,是阳朔名胜。它临江而出,尖耸碧空,一色翠屏,宛如芙蓉。从观莲处看它倒映水中,更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碧莲花。作者泊舟碧莲峰下,碧空峰影,舟楫游人都宛在莲中。真是语到景生,不事雕琢,诗情画意已满江连峰了。
“泊行舟”,是对漓江两岸景色观瞻之后时间上的终结,又是冒雨游阳朔的开始。于是峰回路转,异景又来。“春水渌悠悠”、“奇山看不尽”转而成为“几程漓水曲,万点桂山尖”了。由此,作者也过渡到了第二首诗。
第二首开篇两句,是对前一首的复述与承接,接下来,则开始从—个新的视角,描写游阳朔的情景。“几程漓水曲”一句,把山重水复、几经回环所激起的类似乐曲般的旋律感;,极其妙肖地传达出来。在这里,作者没有正面写景,从感觉出发,运用联觉,却收到了极强的美感效果。“万点蜀山尖”本系少陵名句,作者易蜀为桂,一字之化,为桂林山景,却也平添不少风姿。“船下湍无碍,车回路不沾。”这两句是写江中没有险滩,水急无碍,船可以放心疾飞;虽下小雨,路不沾湿,车可顺利前行。湍流无碍、路不沾湿,虽然表面看来是正面写景纪事,实际上作者是从心理感受出发,或者是从一种主观愿望出发,以情化景,展现出了雨天游阳朔的怡兴,也暗含了对一片大好形势的欣悦。正是有了这种铺垫,最后才推出“地方在跃进,胜迹更时添。的结句。作者由船行无碍,车回不沾的顺畅,自然想到了时代突飞猛进的飞扬凌厉,由对阳朔景色的赞誉也就不可避免地过渡到了对时代精神的高扬。由景及人,由对景色的怡悦到对历史和未来的自信和豪情,也使全诗在清新、刚健的抒情氛围中,显出了柔中见刚的风骨。
总之,这两首,前后相接,相互辉映,共同展现了——幅生机勃勃的春游图。第一首着眼景色,笔触轻灵,韵律和阶,构筑得颇富诗情画意。第二首着重写感受,丰盈细腻,把桂山漓水谱写成——首美妙的乐曲,令人婉然心动。同时由于时代内容的融入,磅礴豪情的浸染,柔美之中又不失激荡阳刚之气。诗画结合,复有音乐的旋律,那是心灵之歌,也是时代主题。全诗声情并茂,画意斐然,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先生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竹高尚品格与蓬勃生命力的赞美,同时表现出了诗人乐观、愉悦的心境。

诗人董必武资料

鉴赏作者董必武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 查看详情>>

诗人董必武作品: 《忆张汉卿》 《连芝同志诞辰为小诗祝之》 《谢寿·我似老牛鞭不动》 《广州起义三十周年纪念》 《题赠送中学生》 《将别黄山》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挽陈毅同志》 《坐观瀑楼中对雨》 《三八在汉孝道上赠车中女同志

《游阳朔》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