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绣旗犹飐落花风》注释释文

朝代:现代诗人:丘逢甲古诗:梦中·绣旗犹飐落花风更新时间:2020-10-20
注释
(1)绣旗:描龙绣凤之旗,指战旗。也有记作“乡旗”。飐:音zhǎn,风吹使之颤动。飐落花风:风使落花颤动。
(2)十二阑干摇海绿:古乐府《西洲曲》:“阑于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这里是说,在古乐声中,诗人遥想起了台湾的青山绿水。
(3)八千子弟:《史记·项羽本纪》:“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这里是诗人借指在台湾时一同抗日的将士。化春红:比喻为国牺牲的将士已经长眠大地,化作漫山遍野的红花。
(4)奔驰日月无停轨:古代神话羲和为日御,羲娥为月御,驾日月之车经天而行,遂成昼夜。这句化用这个神话,日月之车在不停地奔驰,意思是日月如梭,时不我待。
(5)就:动词,建立。
(6)懒龙:《北梦琐言》:“乖龙苦行雨,多窜匿古木及檐楹内,雷神捕之。”又,帝王以龙子自称。这里,诗人以作恶多端的恶龙、百呼不起的懒龙比喻窝败无能的清王朝。车下,承上句由月之车而来。
(7)钧天:天的中央。《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徽,钧天广乐,帝之所居。”钧天广乐即神话中天上的音乐。《史记·赵世家》:“简子寤,语大夫日:‘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这里是暗喻清王朝的盛世已经过去,末日即将来临。“罢奏”,也有写作“奏罢”。
白话译文
正是夏日落花时节,诗人身倚高楼栏杆,眼前一杆大旗呼啦啦迎风招展,诗人将醒未醒之际,不相信这是梦境,硬是坚持这是事业胜利的旗帜。
楼下海水波浪飘摇,给人以晃晃悠悠的梦幻般的感觉,当年追随自己起事的将士,就像跟从项羽的八千子弟一般,他们为抗日事业献出生命,如同鲜花凋落在冷风凄雨之中。
这些年来,虽时时以收复国土台湾省为念,到处奔走,但是时光流逝,功业未建。
想到当年的失败与今日的处境,诗人正要驱车上天去观赏天乐,可是,驾车的懒龙竟不听使唤,由于懒龙的耽误,出发之时,天乐已经罢奏。
《梦中》首联于叙事的同时,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在梦中回到了台湾,看到台湾的旗帜还在风中飘摇,故土的楼台也的真切,令人无法相信是在做梦。“不信”二字,平中见奇。颔联首句化用乐府《西洲曲》:“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下句则借江东八千子弟随项羽西征,战败后无一人生还的故事,用“八千弟子”指代当年保台的义士,想像这些英灵化作了美丽的春花,以此表达诗人对他们的敬悼。末两联,作者的思绪又回到现实:眼见日月如梭,收复故土的愿望却无从实现,心中不由得焦急万分,惟有向梦中寻觅,然而好梦易醒,竟也不多给人慰藉。尾联二句,从两个层次刻画出诗人的无奈,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该诗字句工整严谨,却又处处体现出诗人运思的灵动。诗中用了许多典故,属字比事都很贴切。这些典故的巧妙运用,无疑大大丰富了短短几十个字的表现力。失地未复,报国之志难酬,诗人内心的哀痛无从宣泄,“梦“成为经常利用的素材,该诗更以《梦中》为题,围绕“梦”来运筹诗思。该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全篇紧扣一“梦”,但不把梦写实,而是由梦来引出诗人的情绪和感慨。由于亲身经历了台湾失陷的苦痛,他以收复失地为主题的诗歌尤其写得情真意切。

诗人丘逢甲资料

注释释文作者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祖籍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1864..... 查看详情>>

诗人丘逢甲作品: 《寄亦璞罗定军次》 《答梁友玉邻·风雨年年自合离》 《南道院·宝气搜残剩石头》 《秋怀次前韵·北斗横天天汉斜》 《百丈埔为宋张丞相世杰夫人许氏大战元兵殉节处》 《次王雪·佛为多情仍住世》 《题张仙根历代宫闱杂事诗卷》 《少石以实甫唱和诗见示次韵》 《题画竹·冉冉古琅玕》 《景忠祠·三书却聘至今传

《梦中·绣旗犹飐落花风》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