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阮公诗·岁暮怀感伤》赏析

朝代:南北朝诗人:江淹古诗:效阮公诗·岁暮怀感伤更新时间:2020-09-28
这首诗的构思基本上和阮籍《咏怀》第一首想类似。开头的二句是由阮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变化而来的。不过阮诗并没有说出不能寐的缘由,而此诗却点出了“怀感伤”。“岁暮”,就意味着一年又将过去了。年华的易逝,最容易引起人们感伤的思绪。诗人在一年将近的时刻,被忧伤的感情折磨着,夜不能寐,无可奈何地坐起来拨弄琴弦,而那清越哀婉的琴音,不仅没有消除诗人胸中的快垒,反而更增添了内心的痛苦。这种情景,令人一下子就察觉到他内心隐郁着一股难言的忧情,以及这种情感深切的难抑之状。
于是诗人便停琴默想。只觉得耳畔传来戾戾的晨风声,仿佛越刮越紧;抬头望去,只见圆圆的明月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华,显得暗影摇曳,晦昧不明。这时诗人的欣赏仿佛也透入了一股寒意,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凄凉冷落的景象,令诗人难言的忧苦更为深重了。“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应该说这二句所写的景物,诗人坐在家里,是看不见也听不见的,仅是诗人的触觉所感受到的,也就是诗人的符合生活逻辑的一种想象。一片孤云匆匆自北山飘出,成群的宿鸟,从东林惊散,打破了黑夜的静谧,显出一幅惊恐不安的景象。“惊”字用得非常妙,诗人不用“栖”、“翔”、“喧”、“闹”等字,而用“惊”字,可以见出诗人的匠心。这不仅没使诗人的内心感动松快,反而如压上一块铅板,更加沉重。这是一幅动态画面,给人一种不安和忧虑的感觉。月急风暗,云出鸟惊,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虽然是对实景的描绘,但也象征着当时祸机将发的政局,暗示出诗人忧虑的原因。
如上面所写,还是借助人物在活动肯外界在景物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忧虑,含意还较为隐晦不明。那么末四句,就直接表白了自己的态度。“谁谓”二句是说“有谁认为人生的道路宽广?忧愤不快的事情相继而来。”原来诗人因“感伤”而彻夜不眠的缘由是为时局不稳而忧虑。“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诗人以松竹耐寒的本性,比喻自己不论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会保存忠贞自守的高尚节操。同时也是暗示刘景泰,自己苦口婆心,极力劝谏,完全是出自一片忠心。全诗至此,点出了讽刺之意。首二句是通过人物描写,勾勒诗人的自我形象;末二句则是运用象征意义的比喻,描绘诗人的自我形象。首尾呼应,交相辉映,更加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格。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才是好诗。其实,如果是有画而无“情”,还不能算上乘之作。诗情画意,才是诗的灵魂。好的诗必须通过描绘外在的景物,来抒写自己的情感,创造出意境,才能使诗更有情趣,意蕴更深厚。在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中,诗人的主观意蕴与客观物象已然融为一体,这些客观的景物已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诗人才能从听觉、视觉到触觉形象,层层推衍,将内心的忧虑紧张一层层展现出来,创造出一个意蕴无穷的艺术境界。
注释
荆山:今湖北境内的名山。
奉义:指诗人奉朝廷之命来到江汉一带。
楚塞:指荆山,古为楚国郢都的北部屏蔽。
南关:指荆山南端的关口。
桐柏:山名,在信阳以西的豫鄂两省之间。
西岳:指荆山西部峰岭。
鲁阳:关名,在今河南省鲁山县西南。
无留影:没有留下阴影。
挠:屈曲。
肃:萧条。
君:指建平王刘景泰。
玉柱:借代瑟。
掩:蒙上。
尊:酒杯。
苦寒:指乐曲《苦寒行》,为曹操北征高干时所作。
艳歌:楚歌,楚地曲调。
白话译文
钦慕正义来到了江汉,才知道楚地关塞险长。
欲入南关得绕到桐柏,西端山岳则伸出鲁阳。
寒郊死寂飞鸟不留影,秋日孤悬清冷的辉光。
凛冽寒风吹弯了重林,云霞变幻寒川水上涨。
已到岁暮君将奈若何?飞迸的泪水染湿衣裳。
琴瑟空置不奏蒙寒露,金杯停饮凛然生寒霜。
一听苦寒行乐曲演奏,再闻艳歌行心更悲伤。

诗人江淹资料

赏析作者江淹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文章华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 查看详情>>

诗人江淹作品: 《应刘豫章别诗》 《张黄门协苦雨》 《牲出入歌·祝详史具》 《休上人怨别》 《谢临川灵运游山》 《效阮公诗·岁暮怀感伤》 《齐凤皇衔书伎辞》 《游黄蘖山诗·长望竟何极》 《歌·曲台歌未徙》 《悦曲池·北山兮黛柏

《效阮公诗·岁暮怀感伤》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