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胶革全崩傀儡场》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诗人:张问陶古诗:一室·胶革全崩傀儡场更新时间:2017-06-23
注释
①维摩:指维摩诘,佛在世时毗耶离城的居士,委身在俗,辅助释迦牟尼进行教化世人的法身大士。旧的佛经翻译将其译成“净名”,后又译成“无垢”,“维摩诘”是音译。
②刺:名帖。明、清时官场拜谒,用红纸书写官衔名,称为“名帖”。古时是削木以书姓名为“刺”。
③拚:不顾惜之意。梵夹文:指贝叶经册。古代印度将片片贝叶梵经用厚木片夹在一起,以绳捆扎,便于归类及收藏。此处代指佛教书籍。
作品译文
香植炉中静静地燃,小小禅室隔喧闹声。
拜访名帖视为红叶,过手家财也是白云。
食量小与鹤共分享,心地空更可人鸥群。
不惜将书零星卖掉,只留下可读佛典文。

这是一首写在家修行生活的诗。小小禅室,香烟静升,清净无声,这自然是修禅的最好处所。但这些还都是形式,关键还是修行人的心地。诗人已参透禅理,看透人生,因此,登门拜访的客人递上的名帖在他看来不过是山中红叶;过手家财再多也不过是空的,如白云一片,稍纵即逝,毫无意义。由于有这种境界,诗人真可与鹤、鸥为伍,成为自由之身。鹤、鸥在中国文人眼里,是孤洁的化身,林捕“梅妻鹤子”,支遁蓄马放鹤等,都是为人称颂的行为。诗人心地空虚也已进入这种境界,他甚至连书籍也想卖掉,只留下障眼的佛经,因为在禅宗看来,经典也是障眼的,应该抛弃。禅宗就是不坐禅,不读经的。作为一名居士,张问陶能做到这些也已不错了,所以他的人生中最后也以疾辞官而去,完全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人张问陶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 查看详情>>

诗人张问陶作品: 《丙辰九月二十七日伯雨招同田桥饯亥白兄于如意堂分韵得泥字》 《即事·未了根尘剩惘然》 《秋夜读书·渐觉书难读》 《觉院寺·古佛饱风霜》 《题钱南园副使画马》 《喜亥白兄至都》 《初冬得刘松岚明府开原书却寄》 《寄了尘·壁上悬灯共一龛》 《南星·霜白凝山晓》 《题刘松岚所藏纤纤士女金逸瘦吟楼诗帖

《一室·胶革全崩傀儡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