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是楼记》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诗人:汪琬文言文:传是楼记更新时间:2018-07-31
《传是楼记》为清初散文家汪琬(1624~1691)为藏书家徐乾学的藏书楼写的一篇记叙文,出自《尧峰文钞》。文中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藏书楼的情况,然后着重叙述藏书的意义,然后赞扬了徐乾学能运用从书中得到的知识来行事处世。文章说理严密自然,层层深入,语言简练确切。
注:
(1)浅黄色:~帙(浅黄色书套。借指书卷)。~素(古代书写用。借指书卷)。
(2)书画外面包着的布套。
(3)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
(4)裒póu聚集:~集。~辑。~敛。;减少:~多益寡(减有余以补不足)。
(5)呻占(zhān):诵读。
(6)jī登,上升:~于世界先进之列。~身。~攀。
(7)翕xī :合,聚,和顺:~动。~张(一合一开)。“兄弟既~,和乐且湛。
(8)quán古同“蜷”
(9)bèi 1.违背;乖谬。 2.谬误。 3.昏惑;糊涂。
译文
昆山徐健菴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楼房,共有七间,同时命工匠砍削木材,起造大橱,贮书若干万卷,区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中附以经传义疏等方面的书,史部中附以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中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中附以乐府、诗余等方面的书,共有七十二个橱,按照部类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灿然在目。于是先生召集儿孙,登楼而教训他们说:“我用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先世,本来就身家清白,以读书应试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辈的,有的想把土地家产传下去,而子孙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的宝贵文物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宝爱这些东西;有的想把园池台榭、舞歌车马之类传下去,而子孙后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这些娱乐。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于是就以“传是”两字作为楼名,而要我作一篇记。我体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写出来,先生多次写信催促,最后我只得用下面这些话来回复先生:
书遇到的灾难太厉害了!从汉代以来,皇帝常常用官家的丰厚赏金去买书,皇帝以下,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雇请抄手,加以誊录。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所以藏书而不能守,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已经读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就是用记诵之学来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同不读书又有什么不同呢?
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缺。善于读书的人以性命之理为基础,而最终则要体现在事业和功绩中:循着流追溯源,没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实行,没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听到的教诲,力行所学到的道理,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
现在健菴先生已经拿出从书中得到的道理,上能得到天子的器重,次能被朝廷士大夫所敬重和取法,借此以为国家大业增添光彩,以报答称扬美善的命令,绰有余裕,再推而广之,用以训敕后辈,使他们能先后跻身巍科,取得高官厚禄,在当世被人一致称道,我只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呢?
像我这个人就没有资格参预其中了。平时愚笨无才,苦于有书而不能读。现在到了晚年,又只能蜷伏在穷山僻壤之中,孤陋寡闻,过去学到的都已衰退了,本来没有资格来为这座楼作记。不是已勉强应承先生之命,姑且写这些话回复,先生能否原谅我的老谬呢?

诗人汪琬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汪琬

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鸿博,历官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编修,..... 查看详情>>

诗人汪琬作品: 《遣兴·居止三间屋》 《送王六助教往山西程五舍人往山东是时赍世祖谥诏出使也》 《庭中绿萼梅始花二首是时春已半矣》 《仲夏即事·衣裁白纻扇裁纨》 《听松堂·岁寒犹自著青葱》 《山中游仙诗·年年山下守茅茨》 《自题小像·架上故书常废读》 《题藏佛寺·此寺何年构》 《尧峰读书·自少耽诗笔》 《重送处默·秋风倚棹女坟湖

《传是楼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